达州古琴新韵:2025年10月2日中国古琴学会音乐盛会全记录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79

达州古琴新韵:2025年10月2日中国古琴学会音乐盛会全记录

千年弦音与现代城市的交响

2025年10月2日的达州,秋意正浓。在通川区新建的川东音乐厅内,一场名为"古琴·时空对话"的音乐会正在上演。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李翔教授轻抚宋代古琴"松风",奏响《流水》的第一个音符时,台下近千名观众瞬间被带入跨越千年的音乐时空。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古琴艺术在川东地区的里程碑式展演,更展现了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创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特别采用声学穹顶技术,使每个座位的观众都能听到最纯净的琴音共鸣,这种古今技术的完美融合,成为整场演出最令人惊叹的亮点

达州古琴新韵:2025年10月2日中国古琴学会音乐盛会全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琴学会:守正创新的文化使者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古琴艺术组织,中国古琴学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该学会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位,省级传承人47位,在全球设有28个研习基地。2025年恰逢学会推行"古琴进都市"计划的第五年,达州音乐会正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秘书长王雪梅在演出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古琴在博物馆里被瞻仰,更要让它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本次达州之行,学会还带来了三项重要成果:首次公开的《巴蜀琴谱数字化修复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了通过AI技术还原的17首失传曲目;发布新型"旅行式古琴",该琴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保持传统音色前提下,解决了传统古琴易受温湿度影响的问题;同时启动了"古琴传承人培养计划",将在达州设立西部地区首个青少年古琴教育基地。

音乐会的创新表达与人文关怀

当晚的音乐会精心设计了四个篇章:"古韵寻踪"环节中,七位琴家同台演奏《梅花三弄》,展现不同流派的演奏技法;"新声实验"环节令人耳目一新,电子音乐家与古琴家的即兴合奏,创造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对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篇章"琴诗画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古琴曲《潇湘水云》与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动态结合,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音乐会的压轴环节别具深意——五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琴家与达州本地少儿古琴团的合奏《平沙落雁》。白发与童颜的相映,不仅象征着技艺的传承,更传递着文化的延续。现场许多观众感动落泪,这种跨越世代的艺术对话,恰是古琴艺术生命力的最佳证明

古琴艺术的城市生根与未来展望

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古琴艺术在达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扎下了新的根系。据达州市文旅局透露,以此次音乐会为契机,达州将把古琴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建设项目,计划在凤凰山公园修建古琴主题园林,并每年举办"巴蜀古琴艺术周"。中国古琴学会也宣布,将在达州设立西南地区首个"古琴艺术创新实验室",重点研究古琴与地方音乐的融合创新

这场音乐盛宴不仅让我们看到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无限可能,更启示我们: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保持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千年古琴在现代化音乐厅中奏响,当古老技法与数字技术相遇,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传统音乐正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之路。而这婉转悠扬的琴声,必将伴随着达州这座城市的成长,继续书写新的文化传奇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