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电影音乐家协会新篇章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文化焦点。中国电影音乐家协会于此地揭开了其年度重磅活动——“光影旋律·未来交响”国际电影音乐论坛的序幕。这不仅是一场行业内的专业交流,更是一次面向公众的艺术盛宴,标志着协会在推动电影音乐创新与普及方面迈出了更具战略意义的一步。
协会的辉煌历程与时代新声
中国电影音乐家协会,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重要成员,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团结全国电影音乐工作者、繁荣电影音乐创作的神圣使命。数十年来,它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从《渔光曲》的婉转到《卧虎藏龙》的磅礴,再到如今与全球顶尖技术融合的历程。协会不仅是评审“金鸡奖”最佳音乐的专业权威,更是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核心平台。而本次在上海举办的论坛,其核心议题“人工智能与情感共鸣:电影音乐的未来边界”,正体现了协会紧扣时代脉搏的前瞻性。活动不仅包括高峰对话、新作试听会,还特别设置了“沉浸式电影音乐体验展”,让市民能够通过VR技术,亲身“走入”经典电影配乐的创作场景之中,感受音符与画面交织的魔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人物:驱动旋律的大师们
一个协会的活力,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引领。中国电影音乐家协会汇聚了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音乐家。主席谭盾先生,无疑是其中的旗帜性人物。这位凭借《卧虎藏龙》电影配乐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曲家,始终致力于探索东西方音乐的融合。在本次论坛的开幕演讲中,他分享了他的新项目“水墨AI交响”,该项目尝试用人工智能学习中国古典书画的笔触韵律,并将其转化为音乐动机,为历史题材影片创作配乐,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另一位中坚力量是副主席张镒麟,他曾为《流浪地球》系列创作了那些令人血脉偾张又潸然泪下的旋律。在论坛的技术研讨环节,他详细解构了如何利用最新的空间音频技术,为科幻电影构建更具包围感和未来感的声场,让观众获得“声”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此外,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如凭借《深海》配乐崭露头角的王梓,也带来了关于“Z世代审美与电影音乐传播”的精彩报告,展现了协会人才梯队的完善与活力。
此次在上海的动态发布,不仅是一次活动的通告,更是一份宣言。它宣告了中国电影音乐家协会正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姿态,引领中国电影音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传统的配乐功能转向塑造整体视听美学乃至文化认同的核心力量。在科技与艺术加速融合的今天,协会及其旗下的音乐家们,正用他们的才华与智慧,为每一帧画面寻找最打动人心的声音注脚,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电影史上,谱写不朽的旋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