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设计师协会音乐设计委员会新声态全景解析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设计师协会音乐设计委员会新声态全景解析

序章:声景的构筑者

在数字音浪席卷全球的2025年,中国设计师协会音乐设计委员会(以下简称音设委)于10月5日在上海外滩国际音乐港发布《声景共生2025》白皮书,这场以"可触摸的声波建筑"为主题的发布会,标志着音乐设计正式从幕后走向产业前沿。作为中国首个横跨声学工程、数字艺术与人文社科的跨界组织,音设委通过解构传统音乐创作范式,正在重塑声音与空间的对话方式

音设委的基因图谱

成立于2018年的音设委本质上是个"声音实验室",其核心使命是打破音乐创作的孤岛状态。委员会下设三个特色部门:声景测绘局通过城市传感器网络采集环境声音数据;材料声学研究所专注乐器新材料声学特性;交互叙事工坊开发VR音乐剧场的沉浸式脚本。今年推出的"声纹护照"项目尤为引人注目——通过AI分析不同文化场景的声音特征,为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建立动态声景档案,当游客佩戴专用设备进入场景,系统会实时生成契合历史语境的背景音轨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设计师协会音乐设计委员会新声态全景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物志:声波炼金术士群像

委员会秘书长陈其钢教授作为北京奥运会音乐设计总监,近年专注"可穿戴音乐"研发,他主导的"经络共鸣服"可通过微振动将五声音阶转化为触觉信号。90后首席技术官林柚开创了"AI民乐活化"项目,让失传的唐代箜篌与电子合成器产生量子纠缠,其作品《弦外之知》在威尼斯双年展引发热议。特别顾问谭盾则带来"水乐图纸"概念,通过3D声波建模将江河流动轨迹转化为乐谱,这种动态记谱法正在重构音乐版权体系。

未来声景路线图

本次发布会披露的三大战略方向彰显野心:2026年启动的"城市听力计划"将在雄安新区建设全球首个全域声景优化社区;2027年落成的"声音方舟"博物馆将收藏从编钟到量子计算机的千件发声装置;最令人期待的是2028年太空音乐工程,正在与航天部门合作设计适用于月球基地的心理声学支持系统。这些项目背后是音设委提出的"听觉生态学"理论——将声音环境视为与空气质量同等重要的城市指标

当夜幕降临时,外滩的灯光秀与音设委开发的定向声束技术完美融合,声波如可见的光纤在建筑间流转。这个由建筑师、程序员和古琴大师共同掌舵的委员会,正在证明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塑造未来人居环境的关键技术。正如陈其钢在闭幕致辞中所言:"我们设计的不是音符,而是声音与人类共生的下一个百年。"

关键词:音乐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