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阮学会音乐新风向: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上海这座国际都市的文化脉搏再次因一场音乐盛会而强劲跃动。中国阮学会,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阮咸乐器专业组织,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阮韵新声·2025国际阮乐艺术周”的闭幕式暨成果展演。这不仅是一场年度例行活动,更是一次对阮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当代生命力与未来可能性的深度探索与集中展示。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阮演奏家、作曲家、学者及爱好者,现场座无虚席,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百万观众,共同见证了阮乐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璀璨光彩。
中国阮学会:传承与创新的中流砥柱
中国阮学会,正式成立于二十一世纪初,是一个由阮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及制作匠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其宗旨在于系统性地研究、整理、传承阮咸乐器的历史、演奏技法与经典曲目,同时大力推动阮乐作品的创作创新、教学体系的标准化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会总部设于北京,但在上海、广州、西安等主要文化城市均设有活跃的分支机构,其中上海分会因其地处国际文化交流前沿,其活动往往更具前瞻性与实验性。
本次“阮韵新声·2025国际阮乐艺术周”是学会年度最重大的事件。为期一周的艺术周,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经典回响”传统阮曲音乐会、“先锋地带”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阮乐大师班、学术研讨会以及阮乐器制作技艺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历时三年编撰的《阮演奏技法等级标准(2025修订版)》和《阮乐新作品精选集(2021-2025)》,这两项成果被视为阮乐教育普及化和创作规范化的里程碑。此外,学会还启动了“数字阮乐档案馆”项目,旨在利用最新数字技术,对珍贵的阮乐历史录音、乐谱及文献进行永久性保存与全球化共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璀璨星河:协会的灵魂人物
中国阮学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核心成员的卓越贡献与艺术魅力。其中,几位代表性人物在本次艺术周中尤为耀眼。
首先是现任会长,被誉为“当代阮乐泰斗”的**林静教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博导,林静教授不仅以其精湛绝伦、韵味深厚的演奏技艺享誉海内外,更在阮乐教学体系构建与理论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在闭幕音乐会上,她领衔演奏了由其本人改编的大型阮族乐团作品《丝路随想》,将阮的温婉与交响的磅礴完美融合,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始终强调:“阮,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它更应是活在当下、能与世界对话的现代乐器。”
另一位焦点人物是学会副会长、青年阮演奏家**陈宇**。陈宇以其大胆的音乐跨界探索而闻名,是推动阮乐“破圈”的关键力量。在“先锋地带”音乐会上,他演绎了与法国电子音乐家合作的多媒体阮乐作品《弦上的字节》,将阮的古典音色与电子节奏、视觉艺术交织,营造出极具未来感的视听体验,引发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强烈共鸣。他的艺术实践,极大地拓展了阮乐的表现边界和受众基础。
此外,还有资深作曲家、学会艺术顾问**张立平先生**。他多年来致力于阮乐新作的创作,本次艺术周首演了他的新作《江南忆》,这是一部为高音阮、中阮与大阮而作的协奏曲,作品深植于江南文化底蕴,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阮乐器丰富的和声与细腻的表现力,被评论界誉为“为阮乐注入了新的诗意灵魂”。
未来已来:阮乐艺术的无限可能
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中国阮学会用一场高水准、多维度的艺术盛宴,向世界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阮乐艺术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它既牢牢扎根于千年传统的深厚土壤,又勇敢地张开双臂,拥抱现代乃至后现代的艺术思潮与技术变革。从林静教授对经典的坚守与升华,到陈宇对前沿的大胆探索,再到张立平对音乐本体的深度挖掘,阮学会展现出的是一种健康、多元、充满活力的生态。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动态发布,更是一次文化的自信宣言。阮,这把穿越了时空的古老琵琶,正在新一代音乐家的手中,被拨动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更加宽广而深邃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