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新乐章奏响未来之声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金秋的午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洋溢着纯净的童声与灵动的旋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未来交响·童心共鸣”年度峰会暨新作品发布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盛会,更是一次关于童年、艺术与未来的深刻对话,标志着中国儿童音乐创作与教育步入全新阶段。
音乐家协会:深耕童心世界的艺术灯塔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成立于1989年,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始终以“用音乐滋养儿童心灵”为使命。协会通过制定儿童音乐创作标准、举办全国性赛事、开展师资培训及国际交流,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儿童音乐发展网络。本次上海峰会的核心事件是发布《2025中国儿童音乐发展白皮书》及“彩虹计划”数字音乐平台。白皮书首次提出“沉浸式音乐教育”理念,强调将传统民乐元素与AI作曲技术结合;而“彩虹计划”平台则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儿童通过VR设备参与顶级大师课程,现场演示中,青海山区小学与上海会场实时合奏的《星空幻想曲》,成为掌声最热烈的环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掌灯人:用音符编织童年的音乐家们
协会的灵魂人物——名誉会长陈悦然女士,以82岁高龄仍活跃在创作一线。她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童谣》系列被译成12国语言,其演讲中一句“儿童音乐不是简化的艺术,而是最接近生命本真的表达”引发全场深思。青年作曲家联盟主席周子枫则代表新生力量,其获奖作品《量子童话》用电子音效模拟粒子碰撞声,巧妙诠释微观世界的奇妙。此外,擅长将京剧韵白融入童声合唱的指挥家吴菁、开发“音乐疗愈绘本”的心理学家吴明博士等,共同构成协会多元化的创作矩阵。
本次峰会特别设置了“儿童评审团”环节,来自不同地区的200名孩子用贴纸为参赛作品投票。他们偏爱充满想象力的《会跳舞的数学公式》,胜过传统儿歌改编的《茉莉花变奏曲》,这种选择折射出新一代的审美趋向。峰会尾声,全场千名观众手持发光手环,与上海盲童学校合唱团共唱新编《夜空中最亮的星》,流动的光海与清澈歌声交融,恰如学会秘书长林凡所言:“当成人学会俯身倾听儿童心中的旋律,我们才能真正奏响属于未来的乐章。”
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技术赋能下的音乐创新,更揭示了儿童美育的核心——在守护纯真与拥抱变革间寻找平衡。随着“彩虹计划”平台的全面推广,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正将上海的这场秋日共鸣,涟漪般扩散至每片需要音乐滋润的童心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