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旅行的交响: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旅游委员会新篇章
2025年10月5日,上海这座融合了东方神韵与西方风情的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音乐与旅游交汇的焦点。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于此日揭开了其年度重点项目“声景中国”的序幕,标志着音乐旅游产业进入一个更加系统化、深度化的新阶段。
音乐旅游委员会:编织旋律与风景的纽带
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其宗旨在于探索音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音乐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旅游平台推广中国原创音乐。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策划了“丝路音画”跨境音乐采风、“古镇回响”民族音乐节等系列品牌活动。而2025年的“声景中国”项目是其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计划。该项目旨在通过AI音频采集与VR沉浸式技术,为中国百个特色旅游目的地(如敦煌莫高窟、桂林山水、西安古城墙等)创建独特的“声音名片”,游客可通过专属设备或App,在特定地点触发与历史、民俗对应的环境音乐与叙事音效,实现“听景”与“看景”的完美同步。例如,在黄山迎客松前,游客不仅能观赏云海,还能聆听到以古琴与电子音效交织的《松风吟》,仿佛与古人对谈。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旅游维度,更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动态载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协会重要人物:旋律背后的梦想家
委员会的成就离不开其核心成员的推动。会长李薇教授是中央音乐学院资深音乐学家,曾主导《中国音乐地理》丛书编撰。她主张“音乐应是旅游的灵魂注脚”,在“声景中国”中亲自督导各地音源的文化适配性,确保每段旋律都扎根于当地文脉。副会长兼作曲家张远帆则以其电影配乐(如《江湖新传》)闻名,他将现代作曲技法融入传统元素,为项目创作了主题交响诗《山河入梦》,该作品在10月5日的启动仪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以磅礴的乐章描绘了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的听觉之旅。此外,青年琵琶演奏家林晓梦作为委员会形象大使,以其跨界作品《丝路幻影》吸引了年轻受众,她表示:“音乐旅游不是简单的‘背景音乐’,而是一场唤醒文化记忆的仪式。”
随着全球旅游业从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型,音乐旅游委员会的实践正成为一种范本。2025年的上海动态不仅展现了技术赋能文化的无限可能,更预示着未来旅行将愈发注重精神共鸣。当游客在敦煌沙漠中听到筚篥与风声合鸣,或在江南古镇邂逅评弹与流水的对话,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照片,更是一段可回味的“声音乡愁”。这场音乐与旅行的交响,终将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多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