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哲学学会音乐哲学委员会音乐前沿动态深度解析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哲学学会音乐哲学委员会音乐前沿动态深度解析

协会的学术基石与时代使命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位于上海的中国哲学学会音乐哲学委员会(以下简称“音哲会”)正式揭开了其年度学术峰会与“声·道”实验音乐季的序幕。音哲会并非一个纯粹的音乐表演团体,而是一个深植于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机构。它巧妙地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如道家的“大音希声”、儒家的“礼乐治国”以及禅宗的“顿悟心性”,与西方音乐哲学、现代声音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其核心使命在于探索音乐的本质、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功能。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AI作曲时代的音乐本体论与伦理边界”,旨在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音乐创作与审美体系的全面冲击,试图从东方智慧中寻找平衡科技与人文的支点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哲学学会音乐哲学委员会音乐前沿动态深度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度焦点:当古琴遇见量子计算

本次“声·道”音乐季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无疑是名为“弦外之音”的跨界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并非简单的古今对话,而是一次哲学理念的声学实践。音哲会联合上海交响乐团及本地顶尖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共同呈现了数个颠覆性的作品。其中,由协会青年作曲家李维思创作的《易韵·混沌图谱》成为了全场焦点。作品以古琴的泛音为基础音源,通过量子算法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进行实时解析与转换,生成不断演变、非重复的旋律结构与和声织体。舞台上,古琴演奏家的每一次拨弦,都触发着后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将抽象的卦象“爻变”转化为可闻的声波起伏,生动地诠释了“生生之谓易”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对音乐中的“偶然”与“必然”提出了全新的技术型诠释。

灵魂人物:思想与旋律的掌舵者

音哲会的成就,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远见与才华。委员会主席**陈逸儒教授**是当今中国音乐哲学界的泰斗。他早年留学欧洲,专攻现象学音乐美学,归国后长期致力于构建“中国气派的音乐哲学体系”。其代表作《乐与道通》系统地论述了儒家乐教思想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活化路径,影响深远。在本次峰会上,他发表了题为“音乐何以安顿现代人的灵魂?”的主旨演讲,其言辞恳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抒情力量,呼吁在技术狂欢中不应失落音乐那份最初的、直指人心的慰藉功能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协会的艺术总监,作曲家**苏澜女士**。她被誉为“新丝路音乐”的旗手,擅长将敦煌古谱、江南丝竹等传统元素与电子音乐、世界音乐进行无缝嫁接。她的最新作品《寰宇和鸣》在本次音乐季首演,作品采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十余个国家的代表性民族乐器声音,通过AI进行深度学习和融合创作,旨在探索一种超越文化隔阂的“人类共通语”音乐。苏澜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积极的实践者,她主导的“乡村音乐哲学课堂”公益项目,将美的启蒙与哲学思考带入了偏远地区的校园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