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评论界迎来历史性时刻
2025年10月5日,上海这座融合了东方神韵与西方节奏的国际都市,再次成为古典音乐界的焦点。这一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评论委员会(以下简称“音评会”)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正式发布了其里程碑式的项目——《中国当代交响乐创作与批评年鉴(2020-2024)》。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版物发布,更被业界视为对中国近五年交响乐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美学定调,其影响预计将绵延至未来十年的音乐创作与鉴赏领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音评会:艺术标准的守护者与思想的碰撞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评论委员会,并非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它隶属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其麾下最具专业性与权威性的音乐批评机构。音评会的核心使命,在于构建并引导中国音乐评论的健康生态,它既是学术思想的碰撞场,也是面向公众的美学灯塔。委员会汇聚了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和资深乐评人,他们通过严谨的学术研讨、犀利的作品批评以及面向大众的普及教育,致力于厘清何为“好的音乐”,并探讨音乐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除了此次的年鉴发布,音评会近年来主导的“国家大剧院新作品系列研讨会”及“网络时代音乐批评的伦理与边界”全国论坛,均在国内文化艺术界引发了深远的讨论,其观点常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时代的笔触:执掌音评会的灵魂人物
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都离不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音评会的现任主任,是著名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翔宇先生。李教授以其深厚的西方音乐史学功底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独到见解而闻名。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评论家的责任,不在于讨好创作者或观众,而在于揭示真理,哪怕这真理是刺耳的。”他的著作《调性的黄昏与东方启示》已成为音乐评论专业的必读文本。另一位无法绕开的核心人物是副主任兼秘书长,乐评人陈菲女士。她以文笔犀利、视角独特著称,尤其擅长跨界音乐的评论,其专栏文章在《人民音乐》与新兴网络平台上均拥有大量读者。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这批音乐思想家,为音评会注入了批判的锐气与思想的深度,引导着中国音乐评论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独立的学术品格。
此次在上海发布的《年鉴》,正是音评会学术雄心的集中体现。它系统收录并评析了过去五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近百部交响乐、协奏曲及大型室内乐作品。发布仪式上,李翔宇主任作了长达一小时的主旨发言,他不仅肯定了近年来中国作曲家在融合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上取得的突破,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创作中存在的“符号化堆砌”与“情感空洞化”倾向。随后,一场由陈菲女士主持的、包含作曲家、演奏家和青年评论家在内的圆桌论坛将活动推向高潮。论坛上,观点的交锋激烈而富有建设性,讨论从纯粹的音乐技法延伸到人工智能对创作的影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认同等更宏大的命题,为在场的数百名观众及线上直播间的数十万网友,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这一天,在上海,音乐已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更是一场关于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未来的深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