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西宁音乐家协会在维也纳奏响“世界屋脊”的天籁之音
2025年10月5日,位于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并未上演传统的莫扎特或贝多芬,而是被一股来自青藏高原的雄浑与空灵所笼罩。这一天,中国青海省西宁音乐家协会以其精心策划的“世界屋脊的回响”专场音乐会,完成了其国际巡演的首秀,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标志着协会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原音乐的守护者与革新者:西宁音乐家协会
西宁音乐家协会,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艺术家象牙塔,而是一个扎根于青藏高原、活跃了近四十年的音乐文化枢纽。自成立以来,其核心使命便是系统性地挖掘、整理、传承并创新青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资源。协会的日常工作,涵盖了从民间老艺人口中抢救即将失传的“花儿”曲令,到组织音乐家深入牧区采风,再到创作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作品。此次维也纳音乐会,正是其多年积淀的一次集中爆发。音乐会的曲目单堪称一部“有声的青海史诗”,既有原生态的藏族拉伊(情歌)、土族“安召”舞曲的纯人声演绎,也有运用交响乐思维重新编配的《青海湖随想曲》。这场演出被协会内部视为其“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打破地域界限,让源自高原的独特音乐语汇,与全球听众建立共鸣。
灵魂的塑造者:协会中的重要人物
协会的辉煌,离不开其背后那群充满激情与才华的音乐家。会长索南卓玛女士,是一位享誉国内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拉伊”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不仅是舞台上的明星,更是协会的灵魂人物。索南卓玛坚持“根不能丢,路要拓宽”的理念,在本次维也纳音乐会上,她演唱的一首融合了传统拉伊唱法与西方美声技巧的创作歌曲《雪山的女儿》,以其跨越语言障碍的穿透力,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另一位关键人物是协会的艺术总监、作曲家赵岭。这位汉族的音乐才子,常年扎根青海,精通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与制作。他在音乐会上亲自指挥了由他创作的《昆仑颂》,这部作品大胆地将热巴鼓的节奏、扎木聂(藏族六弦琴)的独特音色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宏大音响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未来的听觉景观,充分展示了协会在音乐创新上的探索与野心。
此次维也纳之行,西宁音乐家协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几首动听的曲子。他们通过音乐,向世界生动地描绘了青藏高原的壮丽风光、各族人民的真挚情感以及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演出结束后,长时间的掌声与来自各国乐评人的积极评价,证明了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的强大力量。2025年10月5日,对于西宁音乐家协会而言,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它标志着高原音乐成功登上了世界顶级艺术殿堂,也预示着这条融汇传统与现代、连接高原与世界的音乐之路,将越走越宽广,持续为全球音乐版图注入来自东方的、纯净而雄浑的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