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与信仰的和谐交响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与信仰的和谐交响

2025年10月5日,上海这座东方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都市,见证了一场跨越精神与艺术疆界的盛会。中国宗教学会音乐宗教委员会于此日正式发布了其酝酿三年的重点项目——《寰宇和鸣:全球宗教音乐数字化典藏与当代创作计划》。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对音乐作为人类共通精神语言之力量的深度探索,标志着音乐在连接不同信仰、促进文明对话方面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音乐家协会: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中国宗教学会音乐宗教委员会并非一个普通的音乐家组织。它隶属于中国宗教学会,是一个汇聚了音乐学、宗教学、民族学、作曲与表演等领域顶尖学者的跨学科平台。其宗旨是系统研究、整理和保护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宗教音乐遗产,并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委员会坚信,音乐,尤其是根植于深厚信仰传统的音乐,拥有超越教义差异、直抵人心的独特力量。近年来,委员会的重点工作聚焦于“宗教音乐的当代价值重构”,通过学术研讨、田野调查和艺术创作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此次在上海发布的《寰宇和鸣》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该计划旨在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对濒危的宗教音乐进行高保真采录和存档,同时邀请当代作曲家基于这些珍贵素材,创作出一系列能与现代听众产生共鸣的新作品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与信仰的和谐交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的工程师:协会中的重要人物

委员会的成就,离不开其背后那些兼具深厚学术修养与卓越艺术才华的灵魂人物。主席**李慕云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资深学者,是国内宗教音乐研究领域的泰斗。他不仅精通佛教、道教音乐的流变,更以其开阔的国际视野著称。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委员会将工作范围从中国本土扩展至全球,强调在比较中见真知,在对话中谋共识。他的著作《寂静之声:禅宗音乐的美学精神》已成为该领域的必读经典。另一位核心人物是副主席兼艺术总监**陈曦**,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和指挥家。陈曦以其融合东西方音乐元素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他曾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意象与西方交响乐编制相结合,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净土》交响诗。在《寰宇和鸣》计划中,他负责领导创作团队,将古老的圣咏、诵经与电子音乐、多媒体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其试演片段《天问·回响》已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用现代听觉密码,解锁古老智慧”。

此次在上海发布的动态,不仅仅是公布一个计划,更是一次成果的初步展示。发布会上,一段融合了藏传佛教诵经、格里高利圣咏以及人工智能生成音景的沉浸式音乐体验,让在场所有嘉宾为之动容。它没有试图解释或定义任何一种信仰,而是营造了一个纯粹的声音场域,让听者自行在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启迪。李慕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音乐是跨越信仰藩篱的彩虹。我们工作的核心,不是消弭差异,而是通过欣赏差异之美,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基石。”陈曦则补充道:“我们的创作,是让古老的‘神性’之声,穿上现代的‘人性’外衣,继续它在人间的旅程。”展望未来,随着《寰宇和鸣》计划的深入推进,中国宗教学会音乐宗教委员会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视角与不懈的努力,证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和谐之音始终是连接彼此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桥梁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