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西宁音乐家协会在维也纳奏响“高原之声”
2025年10月5日,一个注定被载入城市文化史册的日子。当遥远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高原之声”音乐会的旋律所填满,西宁音乐家协会完成了一次从青藏高原到世界音乐之巅的华丽远征。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海外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是来自中国西部的音乐家们用音符向世界讲述高原故事、展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壮举。
高原上的音乐灯塔:西宁音乐家协会
西宁音乐家协会,并非一个突然闯入国际视野的“新秀”。它扎根于青藏高原已有数十年历史,如同一位深谙高原脉搏的智者,默默耕耘,厚积薄发。协会的宗旨,始终围绕着“挖掘、传承、创新”高原民族音乐,并致力于将其与西方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在过去的岁月里,协会成功复原并改编了多首濒临失传的藏族、回族、土族民歌,让这些古老的旋律在现代音乐厅中重新焕发生机。而本次维也纳“高原之声”音乐会,正是协会这一系列努力的集大成者,是其“走出去”战略中最辉煌的一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的执棒者与天籁之音
一场成功的音乐会,离不开其背后的灵魂人物。西宁音乐家协会主席兼艺术总监,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李哲先生,正是此次维也纳之行的总设计师。李哲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西宁,将毕生所学奉献给高原音乐事业。他擅长将藏族“拉伊”的悠扬、回族“花儿”的高亢与宏大的交响乐编制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民族魂魄又富世界语言的全新音乐风格。此次音乐会下半场压轴的交响诗《昆仑颂》,便是他的代表作,其磅礴的气势与细腻的情感处理,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是协会的“金字招牌”——藏族青年女歌唱家央金拉姆。她拥有一副被乐评人誉为“被雪山圣湖洗涤过的嗓子”,音色纯净空灵,极具穿透力。在音乐会上,她演唱的改编自藏族古歌的《吉祥的云彩》,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仅凭其天然的歌喉,便让歌声萦绕在整个金色大厅,仿佛将听众瞬间带到了辽阔的青藏高原,赢得了长达五分钟的起立鼓掌。央金拉姆不仅是协会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更是高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使者。
“高原之声”的余韵与未来
2025年10月5日的维也纳之夜,西宁音乐家协会用音乐消除了语言的隔阂,用艺术搭建了文化的桥梁。音乐会后,欧洲主流音乐评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场“颠覆了西方对中国音乐刻板印象的演出”,是“来自东方的、充满灵性与力量的音乐风暴”。此次成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西宁乃至青海在国际上的文化知名度,也为协会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据悉,已有多个国际音乐节向协会发出了邀请。西宁音乐家协会,这个曾经偏居一隅的艺术团体,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谱写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