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昆明:云南音乐家协会“声生不息”年度音乐季盛大启幕
2025年10月5日的昆明,秋风送爽,花香满城。在这座以春城著称的城市里,云南音乐家协会于当日晚间在云南省大剧院正式拉开了“声生不息”年度音乐季的帷幕。这场备受瞩目的音乐盛事,不仅标志着协会在传承与创新云南民族音乐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国内外乐迷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云南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的守护者与革新者
云南音乐家协会,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挖掘、整理、创作和推广云南各民族音乐的使命。云南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闻名于世,二十五个世居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音乐传统,从纳西古乐的苍劲古朴,到傣族孔雀舞的柔美婉转,从彝族海菜腔的高亢嘹亮,到白族大本曲的叙事悠长,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协会正是扎根于这片沃土,通过组织采风、学术研讨、作品创作和大型演出,让古老的乐音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本次“声生不息”音乐季,便是其年度核心项目,旨在通过系列音乐会、大师班及跨界合作,系统性地展示云南音乐的最新成果与探索方向。开幕音乐会《云岭回响》作为重头戏,成功地将传统民歌与现代交响乐编制相结合,运用了先进的声场布置技术,营造出极具沉浸感的“山林剧场”效果,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璀璨星河:协会的重要人物与艺术灵魂
一个协会的活力,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引领。云南音乐家协会汇聚了一批德艺双馨的音乐家,他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勇敢的开拓者。著名作曲家兼协会现任主席李怀宣先生,是这场音乐季的总策划。他深耕云南民族音乐四十余载,其代表作交响组曲《滇西画意》曾荣获国家级奖项,作品巧妙地将傈僳族的“摆时”合唱元素融入西方交响乐框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在开幕式上,他亲自指挥了经过重新编配的经典作品《阿佤人民唱新歌》,磅礴的交响与原始的佤族旋律交织,令观众热血沸腾。另一位不得不提的灵魂人物是青年琵琶演奏家杨雨薇。她不仅是协会的理事,更是推动民乐国际化的先锋。她与法国电子音乐人合作的实验性作品《蝶舞茶山》,在本次音乐季中首次公演。演出中,她手中的琵琶时而如雨打芭蕉,清脆悦耳;时而又在效果器的调制下,发出充满未来感的音色,完美诠释了“声生不息”的主题——传统在创新中得以永生。
除了宏大的交响与先锋的实验,音乐季同样关注那些源自乡野的纯粹之声。年逾七旬的傣族民歌非遗传承人玉腊女士,也应协会之邀登台。她与李怀宣主席合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扩音设备,仅凭其天然未经雕琢的嗓音,便让整个剧场沉浸在澜沧江畔的静谧夜色之中。这种对“本真性”的追求,与大胆的创新尝试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共同构成了云南音乐家协会多元并蓄的艺术生态。展望未来,随着“声生不息”音乐季后续活动的陆续展开,包括民族器乐工作坊、民族音乐数字化保护论坛等,云南音乐家协会必将继续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不竭的创造力,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的版图上,刻下更加鲜明的“云南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