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古琴学会音乐动态:传统雅韵与现代回响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古琴学会音乐动态:传统雅韵与现代回响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杭州西子湖畔传来阵阵古朴悠扬的琴音。中国古琴学会在这里成功举办了"西湖琴韵·2025秋季雅集"系列活动,为这座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带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音乐对话

中国古琴学会:守护千年遗韵的文化使者

中国古琴学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隶属于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专业学术组织。四十余年来,学会始终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教学推广和演出交流,让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本次秋季雅集是学会年度重点项目之一,包含三大核心内容:在杭州大剧院举行的"古今对话"音乐会打破了传统演出形式,将古琴与电子音乐、视觉艺术创新结合;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古琴制作技艺与美学"特展,展出了宋代以来二十余张传世名琴的复刻品;而在西湖国宾馆举行的"琴学研讨会"则汇集了海内外学者,深入探讨了古琴记谱法在现代数字化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古琴学会音乐动态:传统雅韵与现代回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琴坛巨擘:当代古琴艺术的中流砥柱

在这场艺术盛会中,几位重量级人物的亮相尤为引人注目。学会会长李祥霆教授虽已年过八旬,仍精神矍铄地出席了开幕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教授在雅集现场即兴演奏了《流水》,其指法苍劲古朴,音韵悠远绵长,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副会长龚一先生则带来了他的新编《潇湘水云》。这位被誉为"琴坛常青树"的大家,在保持古曲精髓的同时,注入了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他在演出后的讲座中提到:"古琴不是博物馆里的化石,它应该与每个时代的人心相呼应。我们今天的演奏,既要传承前辈的风骨,也要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生代琴家赵家珍教授的突破性演出。她与青年电子音乐家合作的《广陵散·数字回响》引发了广泛讨论。传统琴曲通过效果器和数字技术的处理,产生了奇妙的听觉体验,有年轻观众感叹:"从未想过古琴可以如此'潮',它打通了古今的时空隧道。"

这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青年琴家创新单元",展示了"90后""00后"琴人的探索精神。他们中有人将古琴与爵士乐融合,有人尝试用古琴为现代诗伴奏,这些实验或许尚显青涩,却让人看到了古琴艺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学会首次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VR技术对部分演出进行了360度全景录制,全球观众可通过专属平台身临其境地感受抚琴氛围。同时推出的"古琴AI助手"小程序,能够根据用户哼唱的旋律生成相应的古琴减字谱,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接触古琴的门槛

余音绕梁:古琴艺术的当代价值

2025年杭州的这场古琴盛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次文化宣言。它向世界证明,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完全能够在保持其精神内核的同时,与现代社会产生深刻共鸣。当最后一个音符在西子湖畔渐渐消散,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在快节奏的数码时代,古琴所代表的那种专注、内省与和谐,或许正是我们内心最需要的精神滋养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