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民间音乐的西湖雅集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民间音乐的西湖雅集

在2025年10月5日的杭州,这座融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音委”)于西子湖畔的国风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名为“西湖雅集·新民间音韵”的专题研讨会暨展演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致敬,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探索,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学者、演奏家及文化爱好者参与,成为金秋十月中国音乐界的一大盛事

民音委:守护与创新的音乐桥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委员会,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旗下的专业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挖掘、保护、研究和推广中国民间音乐的重任。该协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其宗旨是团结民间音乐工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学术研讨和艺术展演,让那些散落于乡野市井的旋律重焕生机。民音委的重点事件包括每年一度的“全国民间音乐采风工程”,组织音乐家深入偏远地区,记录濒临失传的民歌、器乐;以及每两年举办的“中国民间音乐节”,汇聚各地流派,展示多元文化的交融。在2025年,民音委特别聚焦于“数字化传承”项目,利用AI技术对古老乐谱进行修复,并结合虚拟现实(VR)体验,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此次杭州活动,正是这一系列努力的最新体现,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音律融入当代生活,避免文化断层。

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民间音乐的西湖雅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要人物:音乐界的灵魂匠人

民音委的成就,离不开一批杰出音乐家的默默奉献。其中,陈晓音教授作为委员会的现任主任,是当代民间音乐研究的领军人物。她早年师从著名民歌大师王洛宾的传人,精通多种地方民歌,如陕北信天游和江南小调。陈教授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演唱家,更是一位田野调查的践行者,曾带队深入云贵高原,抢救性录制了数十个少数民族的史诗吟唱。她的著作《民间音乐的呼吸》被誉为该领域的经典,强调音乐与人文生态的共生关系。在本次杭州活动中,陈晓音发表了主题演讲“从西湖到世界:民间音乐的全球化语境”,她以柔和的嗓音演绎了一段改编自宋代词牌的旋律,并指出:“民间音乐不是化石,而是流动的江河,我们需要在守护根脉的同时,拥抱创新,让它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青年演奏家李昊,作为民音委的新锐力量,他擅长革新传统乐器,如将古筝与电子音乐结合,创作出跨界作品。李昊在活动中表演了他的新曲《钱塘潮涌》,用古筝模拟潮水起伏,辅以数字音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他的存在象征着民音委的代际传承,证明传统与时尚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和谐共鸣。这些音乐家的努力,共同构筑了民音委的活力核心,推动着中国民间音乐不断向前。

杭州活动的亮点与启示

2025年10月5日的这场活动,以“雅集”形式展开,上午的研讨会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民间音乐保护中的应用”,学者们分享了利用机器学习分析方言音调的最新成果;下午的展演则是一场视听盛宴,从激昂的安塞腰鼓到婉转的苏州评弹,再到实验性的数字民乐,展现了民间音乐的广阔光谱。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设置了互动工作坊,邀请市民体验制作简易乐器,如泥哨和竹笛,拉近了大众与古老艺术的距离。这场盛会不仅强化了杭州作为文化枢纽的地位,更启示我们:民间音乐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投入。通过民音委这样的平台,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时光打磨的旋律,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