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杭州: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开启“声景融合”新篇章
2025年10月5日,秋意正浓的杭州西子湖畔,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以下简称“音旅委”)正式发布了其年度重磅计划——“城市声景记忆”工程。这不仅是一次行业内的动态更新,更标志着音乐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深层次的阶段。音旅委,作为一个隶属于中国旅游协会的全国性专业组织,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挖掘音乐在旅游体验中的核心价值,通过策划音乐节、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推广地方音乐文化等方式,将听觉艺术无缝植入视觉盛宴之中,为游客构建沉浸式的多维感官旅程。
音旅委:架起音乐与旅游的桥梁
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并非一个传统的音乐家封闭团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跨界平台。它的核心使命是探索音乐如何赋能旅游产业,以及旅游场景如何反哺音乐创作与传播。委员会汇聚了音乐制作人、旅游规划专家、文化学者和市场营销精英,共同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其中,年度“中国音乐旅游目的地”评选已成为行业风向标,成功将诸如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西安(大唐雅音)等地的音乐旅游品牌推向全国。而本次在杭州启动的“城市声景记忆”工程,则是其战略布局的又一次深化。该工程旨在系统性地采集、创作并植入能够代表城市独特气质的背景音乐与声音景观,让游客在游览西湖、漫步运河时,能通过专属的音频频道,聆听到与眼前景致完美契合的、由专业音乐家创作的现代交响乐或电子音景,从而实现“听景”与“看景”的完美同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人物:驱动创新的音乐家们
任何组织的活力都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驱动。音旅委的副主席兼艺术总监,是享誉国际的作曲家、指挥家——陈其钢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陈其钢先生深谙如何将宏大的中国叙事与细腻的个人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他在发布会上强调:“音乐不应只存在于音乐厅里。西湖的涟漪、雷峰塔的夕照、龙井茶园的风声,它们本身就是乐章。我们的工作,是充当‘翻译’,将这些视觉与感觉的‘语言’,翻译成动人的旋律,让风景会唱歌。”他的参与,为音旅委的所有项目奠定了极高的艺术格调与创新基因。另一位关键人物是青年琵琶演奏家、委员会创新项目部主任吴蛮的弟子吴暇。她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前瞻性的视野,致力于将中国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世界音乐进行跨界融合。她所主导的“数字敦煌音画”项目,便是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乐舞通过数字音乐技术进行复原与再创作,并在敦煌景区进行沉浸式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音乐旅游”的一个典范案例。
未来展望:声音经济的无限可能
随着“城市声景记忆”工程的启动,音旅委为未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蓝图。这不仅仅是背景音乐的简单播放,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声音经济”生态。未来,游客或许可以通过订阅服务,获得个性化的城市声音旅行指南;相关音乐作品会发行数字专辑,甚至衍生出基于城市声音的文创产品。音乐旅游,正从一个新颖的概念,逐渐演变为一种主流的、高附加值的旅游形态。2025年10月5日的杭州,因这场发布而显得格外不同。在陈其钢、吴暇等艺术家的引领下,中国旅游协会音乐旅游委员会正用音符作画,以声波为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地图上,绘制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可聆听的风景”。下一次旅行,我们或许不仅要带上眼睛,更要准备好耳朵,去聆听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心跳与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