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澳门音乐家协会“海上丝路”交响诗篇全球首演纪实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9

2025年10月5日上海:澳门音乐家协会“海上丝路”交响诗篇全球首演纪实

序章:跨越濠江与浦江的音乐桥梁

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水晶吊灯与深红幕布交织的演奏厅内,澳门音乐家协会携新作《七色濠江》交响组曲完成全球首演。当终章《莲峰叠翠》的尾音在指挥家收束的手势中渐逝,满座宾客的掌声如潮水般漫过音乐厅的每个角落。这场以"海上丝路"为主题的音乐会,不仅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的献礼,更标志着这个扎根特区的音乐团体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国际巡演计划。

2025年10月5日上海:澳门音乐家协会“海上丝路”交响诗篇全球首演纪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音乐家协会:从岭南乐韵到国际舞台的蜕变

澳门音乐家协会创立于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最初由十二位本土音乐家组成的民间团体,如今已发展为拥有二百余名专业会员的综合性音乐组织。协会总部设在世界文化遗产"岗顶剧院"旁的历史建筑内,常年开设中葡音乐文献档案馆、数字音乐实验室等特色部门。2025年正值协会"双年展演计划"实施年,除《七色濠江》创作项目外,更同步推进"澳门音乐口述史"数字化工程,首次系统整理四百年来中西音乐在澳门的融合轨迹。值得关注的是,协会今年创新推出"元宇宙音乐厅"项目,通过VR技术还原圣保禄学院音乐堂等历史场景,让全球乐迷沉浸式体验十六世纪澳门作为"远东音乐摇篮"的盛况

艺术舵手:传统与现代的摆渡人

协会主席梁葆莹博士是这场艺术变革的核心人物。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土生葡人后裔,曾以《大三巴随想曲》荣获金钟奖民族管弦乐金奖。在10月5日的演后访谈中,她指着乐谱手稿上的琵琶声部解释道:"我们在第三乐章《帆影妈阁》中采用葡式法多唱法的转音技巧,与粤剧梆簧体系形成对话。"而担任《七色濠江》独奏的年轻琵琶演奏家程思源,则是协会"新锐计划"培养的杰出代表。这位95后音乐家在第二乐章《灯塔望洋》中,用改造后的六相十八品琵琶演绎出类似澳门跨海大桥的韵律结构,其创新指法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未来蓝图:当AI遇见百年乐谱

在10月6日举行的国际音乐科技论坛上,协会宣布与上海音乐学院成立"数字音乐遗产联合实验室"。技术总监约瑟·阿丰索展示的AI音乐修复系统,正致力于复原1905年澳门"清平戏院"的粤剧演出声场。与此同时,协会与葡语国家音乐组织的"赤道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来自安哥拉的拇指钢琴与澳门土风舞节奏的融合实验,将在明年里斯本世博会进行展演。这些充满前瞻性的项目,彰显着这个曾被视为"文化飞地"的音乐团体,正以惊人的创造力重新定义中华文化与世界音乐的对话方式

余音:永不落幕的跨文化交响

当《七色濠江》的余韵仍在黄浦江畔回荡,澳门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们已踏上前往敦煌采风的旅程。他们将在莫高窟第112窟《反弹琵琶》壁画前,开启新作《丝绸之路音画》的创作。这个从南海之滨走出的音乐团体,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书写着新时代的"音乐航海图",在琴弦与管键的震颤中,让世界听见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永恒回响

关键词:音乐协会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