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国企协会音乐委员会新乐章奏响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4

2025年10月5日:上海国企协会音乐委员会新乐章奏响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位于上海这座国际都会的中国国有企业协会音乐国有委员会(以下简称“国企音委”)正式揭开了其年度重磅企划——“东方共振·数字交响”系列活动的序幕。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发布,更是一次关于传统与未来、体制与创新的深度对话,标志着国有音乐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转型与艺术探索。

音乐家协会:在体制与创新的交响中前行

中国国有企业协会音乐国有委员会,并非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团体。它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庞大国有经济体系内的特殊艺术机构,其成员主要来自各大国有企业的文艺团体、工会以及附属音乐院校。该协会的使命,历来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肩负着用音乐凝聚企业精神、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传统职责;另一方面,在文化自信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战略背景下,它正积极探索如何将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与世界性的音乐语言相结合。本次的“东方共振·数字交响”项目,正是这一探索的集大成者。核心事件包括:发布由AI参与作曲、融合了江南丝竹与工业噪音元素的交响诗《浦江数据流》;启动“国企艺术云廊”,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会员音乐作品进行数字确权与分发的平台;以及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面向全市青年的公益性数字音乐工作坊。这些举措旨在打破公众对国企音乐“保守”与“红专”的刻板印象,展现其拥抱技术、连接未来的新面貌

2025年10月5日:上海国企协会音乐委员会新乐章奏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协会的灵魂人物:传统守护者与跨界先锋

任何一个组织的活力,都离不开其中关键人物的驱动。在国企音委,两位风格迥异却又相辅相成的音乐家构成了协会的双子星

首先是李慕云女士,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兼艺术总监。一位年近六旬的资深作曲家与二胡演奏家,她出身于音乐世家,其父曾是某大型钢铁厂文工团的团长。李慕云深谙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她的代表作《钢水·汗水·泪水》是一部以重工业劳动场景为灵感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在过去几十年里感动了无数一线工人。在本次新项目中,她担任艺术总顾问,确保即使是在最前沿的数字作品中,东方的音乐魂灵不曾失落。她常说:“我们的根,在车间里,在田野上,在每一个为国奋斗的平凡岗位上。音乐从这里生长,才有生命力。”

另一位则是年轻的陈序然,协会的数字音乐实验室主任。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深造背景的“80后”,是协会内部的“技术革命派”。他擅长将算法、电子音效与中国古典乐器音色进行嫁接,其之前的作品《算法·京剧脸谱》就曾在网络引发热议。在《浦江数据流》的创作中,他主导了AI模型训练部分,将黄浦江上轮船的汽笛、陆家嘴金融区的实时交易数据流转化为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基底。陈序然代表着协会的新生力量,他的存在,象征着国企音乐委员会正试图在厚重的体制土壤中,培育出面向未来的艺术之花

2025年10月5日的这场发布,其意义远超一场普通的音乐会。它是一次宣言,宣告着中国国有企业体系内的音乐创作,正试图在传承红色基因与工业精神的同时,勇敢地跃入数字时代的洪流。在上海这座永远处于变化中的城市,国企音委用它的新乐章证明,即便是最具有体制色彩的文化机构,也拥有着与时俱进的活力与想象力。未来的道路或许仍有挑战,但当古老的二胡与冰冷的算法在同一个舞台上共鸣时,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庞大国家在其文化演进过程中,所奏响的复杂而充满希望的复调

关键词:音乐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