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与原子: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核工业音乐家协会新声绽放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核工业往往与严谨的公式、庞大的反应堆和深邃的科技紧密相连。然而,在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中国核工业音乐家协会于此地隆重发布了其年度力作——大型交响诗《苍穹之光》,并宣布启动“核谐之声”全国巡回音乐计划,用艺术的旋律为硬核科技注入了温暖而澎湃的人文情怀。
科技与艺术的交响:协会的使命与跨越
中国核工业音乐家协会,并非一个普通的艺术团体。它诞生于中国核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其成员大多来自核工业科研、建设与管理的一线。协会的成立初衷,便是用音乐陶冶情操,缓解高强度科研工作带来的压力,同时向社会大众展示核工业人不仅有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更有感知世界、表达情感的丰富内心。多年来,协会不仅在国内多次成功举办主题音乐会,其创作的《核之梦》、《能量之歌》等作品,更是成为了行业内的文化符号,连接着尖端科技与公众认知。而2025年10月5日于上海举办的这场活动,无疑是其发展史上的一座新里程碑。《苍穹之光》这部作品,以宏大的交响乐叙事,描绘了从人类对能源的原始渴望,到核能技术的艰难探索,再到和平利用核能、点亮万家灯火的壮丽图景,其艺术表现力与思想深度均达到了新的高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聚光灯下的灵魂:协会的重要人物
任何杰出的艺术成就,都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中国核工业音乐家协会的灵魂人物之一,便是协会现任主席,同时也是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的李振华先生。令人惊叹的是,李主席本身也是一位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核能工程师。这种独特的双重身份,使他的音乐创作充满了理性的结构与感性的迸发。在《苍穹之光》的创作中,他巧妙地将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节奏律动,将粒子碰撞的微观世界用弦乐群的急速跳弓来表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另一位核心人物是女高音歌唱家苏雨桐,她原本是某核电站的环境工程师。她那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被誉为“来自核电站的天籁”。在本次发布会的压轴演出中,她领唱的《光之颂歌》,将人类对清洁能源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冀表达得淋漓尽致,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正是这些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艺术家,让核工业音乐家协会的作品如此独特而动人。
未来已来:新计划与新展望
除了新作的发布,协会在2025年10月5日宣布启动的“核谐之声”全国巡回音乐计划,同样引人注目。该计划旨在未来一年内,走进全国十余个城市的大学、社区和公共文化场馆,通过“音乐沙龙”、“科普音乐会”等形式,打破公众对核能的陌生与隔阂,用艺术的亲和力搭建沟通的桥梁。在上海的启动仪式上,李振华主席动情地表示:“原子核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人类心中则蕴藏着无尽的情感。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将这两种能量和谐地统一起来,奏响和平、安全与发展的时代强音。”这一举措,标志着协会从内部文化建设,迈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科普与美育领域,其意义深远。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上海音乐厅的穹顶下缓缓消散,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听觉的震撼,更是深沉的思考。2025年10月5日,中国核工业音乐家协会用一场精彩的演出和一个充满雄心的计划证明,科学与艺术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双翼。在理性探索的尽头,是艺术的星空;在感性抒发的深处,是科学的基石。这群特殊的音乐家,正用他们的才华与热情,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辉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