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兰州音乐家协会“黄河回响”音乐会奏响浦江之畔
2025年10月5日的夜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当最后一曲《黄河大合唱》的雄浑乐章落下最后一个音符,如潮的掌声瞬间淹没了整个大厅。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高水平音乐会,更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兰州音乐家协会,以其沉淀多年的艺术底蕴,在黄浦江畔完成的一次震撼人心的文化展示。
丝路古韵与时代新声的承载者
兰州音乐家协会,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音乐组织之一,自成立以来便深深植根于黄河文化的沃土。它不仅是兰州本地音乐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更是西北音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桥梁。协会长期致力于挖掘、整理和创作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苍凉悠远的“花儿”到气势磅礴的西部交响乐,其艺术触角遍及多个领域。在2025这个被誉为“文化交流深化年”的年份,协会策划了名为“丝路音画”的全国巡演,而10月5日在上海的这场“黄河回响”音乐会,正是此次巡演中最受瞩目的一站。其核心目的,便是通过音乐这一无国界的语言,向东部沿海城市的观众,立体呈现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新西部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舞台上的灵魂人物
这场音乐会的成功,离不开协会中几位核心音乐家的精湛技艺与深厚艺术修养。首先必须提及的是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李翰琛**先生。作为整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和压轴曲目的指挥,李翰琛对西部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创作的交响诗《祁连风雪》,在今晚的音乐会上完成了世界首演。乐曲中,长号与圆号勾勒出雪山的冷峻,弦乐快速的滑音模拟着凛冽的寒风,而一段用电子音乐模拟出的古老羌笛音色,则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千年的寂寥与壮美,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另一位闪耀的明星是青年琵琶演奏家**苏雨桐**。她不仅是协会着力培养的新生代力量,更是近年来中国民乐界的翘楚。在今晚的音乐会上,她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敦煌飞天》。只见她十指翻飞,轮指、扫弦等技巧出神入化,音符时而如壁画上的飞天般轻盈飘逸,时而又如大漠风沙般激烈奔放。她的演奏,打破了传统民乐与西方交响乐的壁垒,为古老的敦煌故事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国际化的表达,赢得了观众长时间的喝彩。
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
音乐会的曲目编排极具巧思,它并非简单地堆砌西北风曲目,而是精心设计了一场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声音旅行。除了上述新作,还有根据兰州本土“贤孝”弹唱改编的室内乐《金城记》,以及用现代电子音乐重新诠释的宁夏“花儿”旋律。这种大胆的创新,使得整场演出既保留了泥土的芬芳,又披上了时尚的外衣,成功地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观众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连接。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沉浸在激动之中,纷纷表示,通过这场音乐会,他们“听到”了一个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充满文化张力和创新精神的兰州,乃至整个中国西部。一位专程前来观演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评价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它让我们看到,地域音乐在当代拥有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2025年10月5日的这个夜晚,兰州音乐家协会用他们手中的乐器,在上海构筑了一座无形的、宏伟的音乐桥梁。这座桥梁,连接着黄河与浦江,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更连接着每一位听众心中对美好艺术的共同向往。这场成功的演出,无疑为协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信心,也预示着中国地域性音乐团体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