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煤炭委员会奏响能源与艺术的交响诗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24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煤炭委员会奏响能源与艺术的交响诗

2025年10月5日,上海的秋夜被注入了一股源自大地深处的暖流。在外滩畔一座兼具工业风与现代感的文化地标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音乐煤炭委员会(简称“音煤委”)举办了其年度重磅活动——“地心回响:2025未来能源音乐叙事会”。这并非一场普通的音乐会,而是一次试图打破行业壁垒,用旋律重新诠释中国能源心脏跳动节律的深刻尝试

当煤炭遇见音符:一个独特协会的使命与足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音乐煤炭委员会,这个听起来颇具跨界色彩的组织,自其成立之初便承载着不寻常的使命。它并非凭空出世的艺术团体,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煤炭工业庞大的体系之中。其核心宗旨,是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提升百万煤矿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重塑煤炭工业在公众心中粗犷、艰苦的单一形象,并探索工业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全新表达。委员会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大矿区的文艺骨干、专业音乐家以及对煤矿文化有深厚感情的艺术工作者。他们相信,在深邃的矿井里,不仅有乌金,还有等待着被音符唤醒的诗意与尊严。

本次在上海举办的“未来能源音乐叙事会”,是音煤委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活动选址于国际大都市上海,而非传统的产煤区,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煤炭文化需要走出矿区,与更广阔的社会对话。整场演出以“过去·现在·未来”为脉络,通过交响乐、合唱、多媒体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从原始森林到现代智能化矿井的亿万年史诗。其中,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的远古森林场景,与交响乐团恢弘的乐章交织,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煤炭形成的生命旅程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乐煤炭委员会奏响能源与艺术的交响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的执火者:协会中的重要人物

任何组织的活力,都离不开核心人物的驱动。在音乐煤炭委员会中,有两位人物尤为突出。首屈一指的是委员会的艺术总监,著名作曲家**李瀚翔**。李瀚翔出生于山西一个矿工家庭,童年里回荡着矿山广播站的歌声和父亲下班后的疲惫身影。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并未完全投身于纯艺术领域,而是选择回归,用毕生所学为父辈和同乡们创作。他的代表作——交响组曲《大地之光》,便是以山西煤矿发展为蓝本,将采煤机的轰鸣、矿工号子的节奏、地层深处的寂静,全部转化为动人的音乐语言,曾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引起巨大反响。在本次上海的演出中,他亲自指挥了新作《智能矿井幻想曲》,用充满未来感的电子音乐与传统管弦乐结合,描绘了5G+智能化采煤的崭新图景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女高音歌唱家**王雪莹**。她被誉为“矿工的歌者”,虽然并非矿工后代,但一次深入陕北矿区的慰问演出,彻底改变了她的艺术人生。矿工们淳朴的笑容和对音乐最真挚的渴望,让她毅然决定将艺术生命与这个群体紧密相连。她不仅演唱了《煤海恋歌》、《黑色的太阳》等多首广为流传的煤矿题材歌曲,更致力于为矿工及其家属开设声乐培训课程。在本次音乐会上,她与来自内蒙古矿区的工人合唱团共同演绎的《万家灯火》,情感真挚,歌声中既有对艰辛工作的坦然,也有为城市送去光明与温暖的骄傲,许多观众为之动容落泪。

这场在上海举行的音乐盛宴,其意义远超一场文艺演出。它是一次成功的文化破圈尝试,让习惯了都市精致文化的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地底深处的磅礴力量与人文温度。音乐煤炭委员会通过这样的活动证明,煤炭不仅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工业粮食”,更是一种深沉、厚重,值得被聆听和传唱的文化符号。当李瀚翔的音乐与王雪莹的歌声在上海的夜空中回荡,它们连接起的是井下的深邃与城市的璀璨,是过往的牺牲与未来的希望。这曲能源与艺术的交响诗,正预示着一种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工业文化,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