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航空音乐家协会音乐季盛大启幕,交响乐与云端梦想共鸣
云端旋律:当音乐遇见飞行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正拉开帷幕。台下坐着西装革履的音乐爱好者,也有一身制服的航空从业者。这不是普通的音乐演出,而是中国航空音乐家协会2025年度音乐季的开幕盛典。当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在音乐厅回荡时,观众仿佛被带入万米高空,感受着音乐与飞行共同描绘的壮阔图景。
中国航空音乐家协会,这个听起来颇为特殊的组织,成立于1998年。它最初只是几位热爱音乐的航空工程师在休息室的即兴合奏,如今已发展成拥有超过2000名会员的国家级专业团体。协会巧妙地将航空科技与音乐艺术融合,其宗旨是“用旋律诠释飞行之美,用节奏传递航天精神”。回顾其发展历程,有几个里程碑事件尤为耀眼:2003年,协会创作的交响诗《鹰击长空》在国庆航空展演中首演,首次将飞机引擎声采样融入管弦乐;2011年,他们与商飞合作,为C919客机首飞仪式创作主题曲《梦想的翅膀》;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22年开发的“航空声学实验室”,通过分析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声音频率,为音乐创作提供全新灵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领航者:协会的灵魂人物
在协会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群充满热情的音乐家与航空专家的共同努力。协会主席李航教授,这位曾经的波音公司声学顾问,如今的著名作曲家,是协会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却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航天辅修学位。他的代表作《云上组曲》巧妙地将飞机起降各阶段的数据转化为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变化,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引起轰动。“每架飞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签名,”李航在采访中说道,“就像每位音乐家都有独特的音色,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鸣。”
协会副主席张云梦则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这位35岁的天才作曲家原本是飞行器设计工程师,却因在业余时间创作的《风洞赋格》一曲被协会发掘。她的作品常常融入真实的飞行数据——比如将飞机迎角传感器读数转换为旋律线条,将空速信息映射为节奏型。在本次音乐季中,她的新作《星途》将首演,这部作品基于中国空间站轨道数据创作,通过算法生成不断变化的音序,象征着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
音乐季亮点: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2025音乐季以“翱翔之音”为主题,将持续三个月,在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巡回演出。本次音乐季的最大亮点是“沉浸式航空音乐体验”,观众将置身于模拟机舱环境中,感受特别编排的“飞行全过程音乐旅程”。从登机音乐的轻快节奏,到起飞时渐强的交响乐,再到巡航时舒缓的室内乐,最后以降落时的宁静钢琴曲收尾,完整再现一次飞行的情感曲线。
此外,协会还推出了与上海飞机制造厂合作开发的“机翼琴”——一种利用飞机机翼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能发出类似马林巴却带有金属共鸣的特殊音色。这种创新乐器将在本次音乐季的新作品《银翼协奏曲》中首次亮相,由著名演奏家王鹰执演。
随着开幕音乐会落下帷幕,观众们带着对音乐与飞行的新理解离开音乐厅。中国航空音乐家协会用其独特的跨界视角证明,科技与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领域——当精密的航空工程与感性的音乐创作相遇,当严谨的数据与自由的灵感碰撞,人类创造力的新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在这个秋夜,上海的星空下,音乐与飞行的梦想比翼齐飞,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