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苏州:木偶戏音乐的当代交响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27

2025年10月5日苏州:木偶戏音乐的当代交响

2025年10月5日,苏州这座以园林和丝绸闻名的古城,再次成为传统艺术界的焦点。这一天,中国木偶戏音乐学会在此发布了其年度重磅企划——“新丝路木偶音乐工程”,这不仅是学会年度工作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关于木偶戏音乐在21世纪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宣言。古老的锣鼓丝竹,与现代的数字技术、世界音乐元素,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话

中国木偶戏音乐学会:传统的守护者与革新者

中国木偶戏音乐学会,作为隶属于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权威专业机构,其使命远不止于整理和保护浩如烟海的木偶戏音乐遗产。它更像一位兼具历史眼光与未来视野的舵手,引领着这门与木偶表演唇齿相依的艺术形式,穿越时代的洪流。学会汇聚了全国顶尖的木偶戏作曲家、演奏家、理论研究者及制作人,其工作核心是双轨并行的:一方面,系统地挖掘、记录并复原那些濒临失传的古老唱腔与曲牌,建立数字化音频档案库;另一方面,则是不遗余力地推动木偶戏音乐的现代化创作与国际交流。

而本次在苏州发布的“新丝路木偶音乐工程”,正是其革新精神的最佳体现。该工程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三项核心任务:首先,创作五部以现代故事为蓝本的全新木偶戏剧目,其音乐将深度融合电子音乐、环境音效与传统民乐。其次,启动“全球木偶音乐地图”项目,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木偶艺术团体,共同录制并研究各地的木偶音乐,促进跨文化创作。最后,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发一款名为“偶韵”的交互式音乐教育APP,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亲手“演奏”虚拟的木偶戏锣鼓和弦索,亲身感受其节奏与旋律的魅力

2025年10月5日苏州:木偶戏音乐的当代交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舞台背后的灵魂人物

任何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其核心的创造者。中国木偶戏音乐学会的活力,正源于其麾下几位兼具深厚传统功底与开阔艺术视野的音乐大家

会长**陈乐音**教授,是当今中国音乐学界公认的木偶戏音乐泰斗。他不仅能精准演奏数十种为木偶戏伴奏的冷门民间乐器,更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他坚信“传统不是用来供奉的,而是用来对话的”。由他作曲的《数字飞天》在去年的国际木偶节上引起轰动,作品中,唐代敦煌乐舞的意象通过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生成的空灵音景得以重构,木偶的每一个关节转动都与电子节拍精准契合,令人叹为观止。陈会长在发布会上动情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木偶戏音乐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走出来,走进都市的剧场、年轻人的耳机,甚至虚拟现实的场景中。”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灵魂人物是副会长兼演奏家**苏婉清**。作为苏州本地人,她自幼学习琵琶、三弦与昆曲,对江南丝竹的婉约精髓有着天生的领悟。然而,她却是一位“跨界”狂人。她与瑞士的爵士乐团、日本的太鼓团体均有成功合作,将评弹的韵味融入即兴爵士,用水袖的韵律启发打击乐的节奏。在“新丝路工程”中,她将主要负责国际联络与跨界创作部分。她常说:“木偶的线,牵动着的不只是它的肢体,更是连接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情感之线。音乐,就是让这条线产生共振的魔力。”

2025年10月5日的苏州,因中国木偶戏音乐学会的动态而显得格外不同。这不仅仅是一场发布会,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木偶戏音乐,这门曾经活跃于市井街头的古老艺术,正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创造性,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当代文化语境。它不再仅仅是“遗产”,而是活着的、呼吸着的、不断进化的“当代艺术”。当提线木偶在数字光影中起舞,当古老的锣鼓谱被编码成程序语言,我们听到的,是一曲由过去奏响、于当下轰鸣、并向未来延展的壮丽交响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