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电视音乐新风向
协会的使命与舞台
2025年10月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灯火通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音乐委员会(简称“电视音乐委员会”)在此揭开了年度音乐盛典的序幕。作为中国电视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组织之一,该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电视音乐创作、制作与传播的创新。其核心使命是连接音乐家、制作人与观众,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让优质音乐渗透到千家万户。今年的重点事件聚焦于“智能科技与人文旋律的融合”,协会发布了《2025中国电视音乐发展白皮书》,并启动了“新声代”原创音乐扶持计划。白皮书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配乐、音效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趋势,而扶持计划则旨在为年轻作曲家提供资金、导师与播出平台,预计未来三年将孵化超过100部电视音乐作品。这些举措标志着协会正从传统的内容协调者,转型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引擎。
在当天的活动中,协会还特别展示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经典永流传”项目成果。该项目利用高清修复与沉浸式音频技术,重新演绎了《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电视剧的配乐,让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以更鲜活的方式回归荧屏。协会秘书长李明(化名)在致辞中强调:“电视音乐不仅是背景音,它是叙事的一部分,是情感的载体。在流媒体时代,我们更要坚守艺术的本质,同时拥抱技术的可能性。”这一系列动态,不仅引发了业内热议,也为2026年的电视音乐创作定下了基调——更智能、更包容、更触动人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巨匠之声:协会的灵魂人物
电视音乐委员会的活力,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引领。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张宏(化名)是当晚最受瞩目的焦点。张宏曾为多部现象级电视剧如《山河岁月》《都市守望者》创作配乐,他的作品以融合民族乐器与交响乐见长,被誉为“用音符绘画的诗人”。在2025年的新动态中,他亲自监制了“新声代”计划的评审工作,并透露自己正在为一部史诗级历史剧创作主题曲。“音乐要像光一样,照亮故事里那些无法用台词表达的情感,”张宏在采访中分享道,“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搭建一座桥,让传统旋律在数字时代继续回响。”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副主席兼资深音乐制作人王丽(化名)。她以创新著称,近年来专注于AI音乐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在本次活动中,王丽主持了一场关于“机器学习在电视配乐中的伦理与艺术”的圆桌讨论,并演示了由AI辅助生成的动态配乐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电视剧情节的实时情绪变化,自动调整音乐节奏与音色,已在多部网剧中试水成功。“技术不是取代艺术家,而是扩展我们的想象力,”王丽表示,“例如,在《2025白皮书》中,我们预测未来五年,70%的电视音乐将涉及AI协作。但这永远以人的情感为核心。”除了他们,协会还汇聚了如青年作曲家赵雷(化名)等新锐力量,他的作品《风起东方》在近期一部纪录片中广受好评,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现代诠释。
未来旋律:从北京到世界
2025年10月5日的这场活动,不仅是协会的年终总结,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言。在全球化背景下,电视音乐委员会正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例如与柏林国际电视节、奈飞(Netflix)等机构洽谈联合制作项目,旨在将中国电视音乐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协会计划在2026年启动“丝路音画”计划,邀请沿线国家音乐家共同创作,反映多元文化交融。与此同时,随着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普及,协会也在探索交互式电视音乐的潜力,让观众从“聆听者”变为“体验者”。
回望这一天,北京的秋夜因音乐而璀璨。从张宏的深沉旋律到王丽的科技前沿,电视音乐委员会正以多元路径,书写着中国电视艺术的下一章。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言:“当音符遇上光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娱乐,更是一个时代的共鸣。”未来,这股音乐浪潮必将随着每一部电视剧,流入亿万观众的心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无形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