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新声绽放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3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新声绽放

在2025年10月5日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上海这座国际都市的文化脉搏再次强劲跃动。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简称“音艺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音画交响:2025当代音乐季”的开幕盛典。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次跨越艺术门类的深度对话,标志着音艺委在推动音乐与美术融合的创新实践中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音艺委:架起音乐与美术的桥梁

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一个名称听起来颇具跨界色彩的组织,正是其独特性所在。它并非一个独立的音乐家协会,而是隶属于中国美术家协会这一权威机构,专门探索音乐与视觉艺术交叉领域的特殊委员会。其成立的初衷,便是打破艺术形式的壁垒,探寻旋律、节奏与色彩、线条之间内在的、诗意的联系。音艺委汇聚了一批既深谙美术理论,又精通音乐创作的艺术家和学者,他们的工作核心是策划如“音画交响”这类主题性活动,组织学术研讨会,并推动基于美术作品(如名画、雕塑)灵感进行的音乐创作

本次在上海举办的“2025当代音乐季”是其年度重点项目。开幕音乐会《时代的色谱》尤为引人注目。音乐会曲目全部为委约新作,作曲家们从中国近现代经典画作中汲取灵感。例如,一首名为《奔马的回响》的交响诗,其创作蓝本是徐悲鸿笔下驰骋的骏马,音乐通过急促的弦乐节奏和嘹亮的铜管号角,生动再现了画作中蕴含的力量与激情。舞台视觉设计也别出心裁,利用先进的实时投影技术,将相关画作的笔触、色彩随着音乐的起伏在现场巨幕上动态演化,真正实现了“可视的音乐”与“可听的绘画”。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新声绽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星空下的引路人

音艺委的成就,离不开其核心成员的卓越贡献。委员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兼艺术理论家**林静之教授**,是这一领域的旗帜性人物。她早年学习油画,后转向作曲,这种双重教育背景使她成为音画融合理论最有力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林教授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随想》便是根据元代黄公望的同名长卷创作的大型管弦乐组曲,音乐结构巧妙地对应了画作的段落布局与气韵流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巨大反响。在本次音乐季的筹备中,她亲自指导了年轻作曲家的创作,强调“音乐不仅要描绘画面的表象,更要穿透其精神内核”。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享誉国际的钢琴家与即兴演奏家**王煊**。作为音艺委的特邀艺术家,王煊以其惊人的即兴能力著称。在本次开幕式的压轴环节,他面对一幅徐徐展开的当代抽象水墨画长卷,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现场即兴钢琴演奏。音乐随着墨色的浓淡干湿、笔锋的提按转折而流淌,时而空灵静谧,时而磅礴激越,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王煊认为:“音乐和美术在最深的层次上是共通的,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与生命体验的即时流露。我的工作就是充当那座瞬间架起的桥梁。”

跨界融合的未来展望

2025年10月5日上海的这一夜,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演出,它更清晰地指明了音艺委乃至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潜在方向。在数字化时代,单一感官的艺术体验已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音艺委通过这种深度的、学术支撑下的跨界实践,为传统音乐厅和美术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吸引了原本只关注美术或只聆听古典音乐的不同受众群体,创造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艺术参与体验。评论家认为,这种模式有效地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中“诗画乐一体”的传统,并以现代科技和当代语汇将其重新激活。

展望未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音乐艺术委员会计划将“音画交响”音乐季打造成一个可持续的品牌,并拓展至更多城市,甚至进行国际巡演。他们还将启动“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鼓励更多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和视觉艺术家共同创作,探索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因此成为一个新的起点,预示着音乐与美术这两条曾经平行的河流,正在汇成一片更为广阔、动人的艺术海洋

关键词:音乐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