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环境音乐学会引领城市声景新浪潮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环境音乐学会引领城市声景新浪潮

音乐家协会:构筑声音与自然的和谐桥梁

中国音乐家协会环境音乐学会,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旗下专注于声音生态与人文空间融合的分支机构,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音乐与环境的共生关系。该学会以“重塑城市声景”为核心理念,通过跨学科合作,将音乐从传统的演奏厅延伸至公园、社区、地铁站等公共空间。2025年的标志性项目“声波净化计划”已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区试点运行——通过隐藏式扬声器阵列,在早高峰时段播放由算法生成的舒缓频率声波,实测数据显示,该区域人群的焦虑指数同比下降17%。此外,学会联合上海市环保局开展的“噪音转化艺术”项目,首次将交通噪音频谱数据谱写成交响乐《都市脉动》,于外滩星空艺术馆循环展演。

2025年10月5日上海:环境音乐学会引领城市声景新浪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人物:先锋音乐家的生态实践

环境音乐学会的成就,离不开其理事长**林清音**教授的开拓性贡献。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获柏林艺术大学博士学位的作曲家,曾以《苔藓协奏曲》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艺术金奖。她的最新作品《黄浦江的呼吸》利用水下传感器采集江水流动数据,通过AI翻译成竖琴与竹笛的即兴对话,在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音乐厅首演中,观众佩戴脑波仪体验了声波与心率同步的沉浸式旅程。另一位核心成员——青年作曲家陈逸风,则以其“可食用声景”实验引发关注。他在崇明岛湿地布置的“声音菜园”装置,将植物生长频率转化为可调节营养合成的声波,使试验田的稻谷维生素B含量提升9.3%。

未来愿景:从听觉革命到城市疗愈

随着2025年“智慧声态城市”白皮书的发布,学会正推动环境音乐纳入市政建设标准。在10月5日的学术论坛上,秘书长吴明哲透露,北京胡同声景修复计划已进入二期工程,通过复原老北京叫卖声与风铃频率,有效缓解了社区老年居民的孤独感。而学会与日内瓦声音生态实验室的合作项目“跨境云鸣”,则让阿尔卑斯山的风声与西湖涟漪声在元宇宙中交织成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声景直播。这些实践不仅重新定义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更暗示着一种未来哲学:当城市学会呼吸,音乐便是它最温柔的韵律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