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北京中国曲艺音乐学会音乐新浪潮
当金秋十月的阳光洒在北京古朴的四合院与摩天大楼交织的天际线上时,中国曲艺音乐学会在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掀起了一场传统与创新激情碰撞的音乐浪潮。2025年10月5日,不仅仅是一个日期,它已成为一个标志,标志着中国曲艺音乐在新时代的脉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跃动。
学会溯源与时代使命
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作为凝聚了全国曲艺音乐精英的核心组织,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中华说唱艺术的重任。它不仅是技艺交流的平台,更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新的策源地。学会致力于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曲种音乐,同时,也积极推动曲艺音乐与当代审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2025年这个关键年份,学会的核心事件无疑是即将于年底揭幕的“数字非遗:中国曲艺音乐全球巡展”的筹备工作。该项目旨在利用全息投影、VR沉浸式剧场等前沿技术,将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山东快书等经典曲艺形式,以全新的视听体验带给全球观众,让古老的旋律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苑名家与中流砥柱
学会的辉煌,离不开其中那些才华横溢、德艺双馨的音乐家们。会长李德明先生,一位在曲艺音乐界耕耘了四十余载的泰斗,不仅是三弦演奏大师,更是曲艺音乐理论建设的推动者。他近年来提出的“曲艺旋律的现代性转译”理论,为传统曲艺如何吸引年轻听众指明了方向。另一位焦点人物是年轻的琵琶演奏家兼作曲家陈雪飞。她被誉为“曲艺跨界先锋”,其作品《胡同里的布鲁斯》巧妙地将北京琴书的韵味与西方布鲁斯节奏相结合,在网络上引发了现象级的传播。正是这些既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具备开阔国际视野的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中国曲艺音乐学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展望未来,中国曲艺音乐学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它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守护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通过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与国际化传播,学会正努力让曲艺音乐这门“说唱的艺术”突破地域和年龄的壁垒,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乃至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025年10月5日的北京,所见证的正是这样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古老的鼓板敲响时代的节拍,当婉转的丝弦拨动创新的旋律,中国曲艺音乐的华彩乐章,正在我们耳边激昂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