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学学会音乐美学委员会秋季论坛盛大启幕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学学会音乐美学委员会秋季论坛盛大启幕

协会介绍与年度盛事

2025年10月5日,秋意渐浓的上海迎来了中国美学学会音乐美学委员会的年度盛会——"东方音韵与现代性"秋季学术论坛。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领域的权威机构,该委员会隶属于国家级学术组织中国美学学会,致力于从美学、哲学与文化角度深入研究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本届论坛选址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吸引了来自全球二十余个国家的三百余名学者、作曲家和演奏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与跨界展演三大板块,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当代转化路径。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首次设置了"数字民乐沉浸式体验区",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兰陵王入阵曲》的唐代乐舞场景,让参会者穿越时空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气韵生动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美学学会音乐美学委员会秋季论坛盛大启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人物与学术传承

委员会的灵魂人物——年逾七旬的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林鹤声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礼乐精神的数字重生》主旨演讲。这位曾荣获"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承人"称号的学者,系统阐释了如何将《乐记》中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融入现代电子音乐创作。在林教授看来,古琴曲《流水》被录入旅行者号金唱片飞向太空的案例,正是中国"天人合一"音乐观与世界对话的典范。而新生代领军人物、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苏雨桐则带来了突破性研究《敦煌乐谱的算法解构》,她带领团队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成功破译了17首唐代琵琶谱,现场演绎的《倾杯乐》数字重构图谱,让千年古音与量子计算机生成的和声产生了奇妙共振。

跨界融合与未来展望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单元,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与苏州民族乐器厂联合研发的"智慧古筝"成为焦点。这款植入传感器的乐器能实时捕捉演奏者的呼吸节奏与力度变化,将《高山流水》的韵律转化为动态山水画卷。委员会秘书长陈志远透露,他们正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发"数字《律吕正义》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构建可交互的清代宫廷音乐数据库。当日下午的"海上雅集"活动中,青年古琴演奏家梅若华在黄浦江畔的琉璃博物馆,用宋代断纹琴奏响《潇湘水云》,声波触发馆内光装置艺术,形成"音画互文"的奇幻景观,完美诠释了委员会"让传统美学活在当代呼吸中"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