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符绘就绿色蓝图——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音乐环保委员会最新动态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符绘就绿色蓝图——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音乐环保委员会最新动态

在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当晨曦掠过黄浦江的微波,一场名为“万物交响:碳中和之声”的环保音乐盛典正在外滩源老建筑群中悄然酝酿。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音乐环保委员会(以下简称“音环委”)成立以来最具突破性的实践——通过音乐频率监测城市噪音污染,并将数据实时转化为即兴旋律。活动现场,作曲家将根据陆家嘴金融区清晨分贝值生成的低音部,与崇明岛湿地采集的鸟类鸣叫高频声波交织,形成跨越钢铁森林与自然净土的对话乐章

2025年10月5日上海:音符绘就绿色蓝图——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音乐环保委员会最新动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五线谱为载体的环保革新者

音乐环保委员会作为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旗下最具创新力的分支,其诞生可追溯至2023年青海湖国际音乐节。当时著名作曲家陆雅音在采风时目睹塑料垃圾随浪涌动的场景,当即联合生态学家开发出“可降解材质乐器”——采用玉米淀粉基复合材料制作的提琴,以及回收渔网再织的竖琴琴弦。这个由37位音乐家与12位环境工程师组成的跨界组织,现已推动“声波清洁计划”“城市声音地图”等系列项目。其中2024年启动的《冰川挽歌》数字专辑,通过采集天山1号冰川消融时的次声波,经算法处理后制成警世乐章,专辑收益全部用于极地保护。

执棒绿色乐章的灵魂人物

委员会艺术总监周暮云先生堪称音乐界的环保传道士。这位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琵琶演奏家,曾以《电子垃圾协奏曲》震撼国际乐坛——作品使用废弃电路板改造的电子乐器,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出时引发观众对科技污染的深刻反思。而新锐作曲家苏雨桐则开创了“光合作用作曲法”,其代表作《年轮》要求演奏者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捕捉生长频率,将树苗年轮扩张的微观运动转化为渐强音符。这些音乐家不仅重塑着艺术表达形式,更将环保意识植入每个音符的共振之中

当夕阳为上海天际线镀上金边,音环委的成员们正在调试最后一段由新能源汽车引擎声采样制成的节奏组。这场持续至深夜的音乐会,最终以市民手机采集的城市声景数据库作为安可曲目,超过两千个环境声音样本在AI编曲系统中绽放成星空下的交响诗。正如周暮云在谢幕时所言:“我们不仅是音乐的创造者,更要成为地球心跳的守护者。当每段旋律都承载着生态密码,艺术便真正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关键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