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当古典乐章遇见蔚蓝航程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3

2025年10月5日上海:当古典乐章遇见蔚蓝航程

在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北外滩,黄浦江的波光与音乐的旋律交织成奇妙的画卷。中国航海学会音乐航海委员会(以下简称“音航委”)在此发布了年度重磅企划——《潮汐协奏曲》全球巡演计划。这场发布会不仅标志着航海文化与高雅音乐的深度融合,更预示着一种全新艺术形态的诞生

音航委:在惊涛骇浪中奏响生命乐章

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特殊协会,始终致力于探索航海与音乐的共生关系。其创始会长、著名作曲家陈帆曾提出:“航海者是距离人类文明最远的孤独诗人,而音乐是他们与陆地最后的脐带。”在这个理念下,音航委陆续打造了“海上音乐厅”流动演出平台,组织音乐家随科考船远航创作,更在疫情期间首创“甲板交响诗”线上演出系列。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与极地研究中心合作的《冰川挽歌》多媒体交响诗,该作品通过安装在破冰船上的传感器,将冰川崩裂的次声波转化为乐章的低音部,开创了环境音乐创作的新维度

2025年10月5日上海:当古典乐章遇见蔚蓝航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航海音乐的灵魂掌舵者

在音航委的艺术殿堂里,有三位灵魂人物值得铭记。副会长林澜作为国内首位获得“海洋音乐大使”称号的古筝演奏家,其代表作《郑和宝船的四十二天》巧妙融合了明代航海歌谣与电子音乐元素。技术总监张弛开发的“浪涌算法”,能实时将海洋气象数据转译为和弦进程,让演出永远充满不可复制的即兴魅力。而最年轻的常务理事茉莉,这位“90后”作曲新锐创作的《深蓝密码》系列,首次引入鲸歌采样与管风琴的对话,在去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引发轰动。

此次发布的《潮汐协奏曲》特别融入了人工智能实时谱曲系统,演出时将通过卫星接收全球十大港口的潮汐数据,驱动128声道环绕声场呈现动态音景。这种突破性的创作方式,不仅延续了音航委“让海洋自己说话”的传统,更将航海音乐推向了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新高度。正如陈帆在发布会尾声所言:“我们不是在为海洋创作音乐,而是让音乐成为海洋本身。”这场始于上海的艺术远征,即将在半年内驶向汉堡、开普敦、瓦尔帕莱索等十二个世界级港口城市,用跳动的音符串联起人类共同的情感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