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贵州音乐家协会在邯郸奏响西南华章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93

2025年10月2日:贵州音乐家协会在邯郸奏响西南华章

当太行山的雄浑遇见苗岭侗寨的空灵,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2025年10月2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大剧院中,贵州音乐家协会用一场名为“黔音冀韵”的高水平音乐会,给出了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答案。这不仅是一场寻常的演出,更是西南地区音乐力量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北上展示,标志着该协会在艺术创新与跨地域文化交流上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贵州音乐家协会:一座流动的少数民族音乐宝库

要理解这场音乐会的分量,必须先了解其背后的推动者——贵州音乐家协会。它远非一个普通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汇聚了贵州各族音乐精英的艺术殿堂。贵州,作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着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协会的核心使命,便是守护、研究并创新性地传播这些独特的音乐瑰宝。近年来,协会致力于“活态传承”,不仅组织音乐家深入村寨采风,更推动将传统的芦笙、木叶、牛腿琴等乐器与现代交响乐、电子音乐进行融合实验,让古老的声音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5年10月2日:贵州音乐家协会在邯郸奏响西南华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邯郸之夜:传统与现代的精妙对话

回到2025年10月2日的邯郸之夜,音乐会的编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协会的上述理念。上半场,观众沉浸在原生态的贵州风情中。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蝉之歌》以其多声部、无和弦的自然和声,模拟出山涧虫鸣,其复杂的韵律和天籁般的和声让在场听众屏息凝神,仿佛被瞬间带往遥远的黔东南山谷。紧接着,芦笙舞曲《滚山珠》则以高难度的技巧和奔放的节奏,展现了苗族人民的豪迈与坚韧。

音乐会的下半场则画风一转,进入了“融合与创新”的篇章。由协会委约青年作曲家创作的交响诗《云上贵州》成为了全场焦点。作品大胆地将芦笙的音色旋律作为主题动机,融入宏大的交响乐队编制中。当西洋管弦乐的磅礴气势与芦笙的清越嘹亮交织在一起,当侗族大歌的旋律片段以赋格的形式在乐队各声部中穿梭呼应时,一种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音乐语言被成功构建。这种处理并非生硬的拼贴,而是深度的音乐对话,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魂魄,又赋予了它国际化的表达形式,赢得了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此次邯郸之行,是贵州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音乐巡礼”系列演出的重要一站。选择邯郸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其用意深远。协会主席在演出前的访谈中表示:“赵文化与黔文化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音乐,搭建一座沟通西南与华北的桥梁,让太行山听到苗岭的回响,这也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体现。”这场演出无疑成功地达成了这一目标,它不仅是音乐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认同与共鸣。展望未来,贵州音乐家协会表示将继续以此模式,带着他们精心打磨的节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更多舞台,让世界听见贵州,听见中华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华美乐章

关键词:音乐协会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