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福建音乐家协会开启“海丝音画”新篇章
2025年10月2日,一个在福建音乐界注定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在福州著名的“闽韵大剧院”正式揭幕了其年度重磅项目——“海丝音画”数字音乐工程,并同步发布了协会与本土顶尖音乐人合作的首张沉浸式音乐专辑《潮涌闽江》。这不仅是一场新作品的发布会,更是一次对福建音乐未来走向的深刻宣言,标志着传统与科技、地域与国际的融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根植沃土,声传四海:福建音乐家协会简介
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作为全省音乐家的权威性专业组织,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凝聚音乐人才、繁荣音乐创作、推动音乐普及的重任。它像一位沉稳的大家长,数十年来悉心呵护着八闽大地的音乐火种。从历史悠久的南音、莆仙戏、歌仔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到脍炙人口的当代流行音乐创作,协会的触角延伸至音乐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核心使命,便是将深植于闽地文化基因中的音乐元素,用现代人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重新编织并传播出去。协会近年来策划的“闽台音乐寻根之旅”、“非遗音乐校园行”等重点项目,都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反响,为此次“海丝音画”工程的推出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与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丝音画”工程:当千年古音遇见数字未来
此次发布的“海丝音画”数字音乐工程,是协会对未来音乐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工程的核心在于利用最新的空间音频技术、VR(虚拟现实)交互以及AI辅助创作,构建一个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叙事宇宙。发布会现场,与会者通过特制的VR设备,体验了专辑《潮涌闽江》中的单曲《刺桐梦华》。当古老的南音洞箫声在耳边响起,眼前仿佛展开了宋元时期泉州港千帆竞发的盛景;紧接着,富有节奏感的电子音效与采样自海浪、鸥鸣的环境音交织,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沉浸感。这不再是单纯的听觉享受,而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协会主席陈音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我们不是在抛弃传统,而是在为传统寻找新的翅膀。科技让千年古音得以穿越时空,与当代年轻人进行一场直击心灵的对话。”
《潮涌闽江》专辑:一次多元音乐元素的成功碰撞
作为“海丝音画”工程的首个成果,专辑《潮涌闽江》本身就堪称一部微缩的福建音乐史诗。专辑共收录了八首作品,每一首都试图解构并重组一种福建特色音乐元素。例如,主打曲《武夷禅意》将武夷山茶歌的旋律与氛围音乐(Ambient Music)相结合,空灵而深邃;《土楼回响》则采样了客家山歌的原始唱腔,辅以宏大的交响乐编曲,展现了客家人坚韧团结的精神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辑邀请了多位旅居海外的闽籍音乐家参与创作,他们将爵士、布鲁斯等西方音乐风格巧妙地融入其中,真正体现了“海丝”所蕴含的开放与包容精神。这张专辑的发布,不仅是福建音乐家协会在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总而言之,2025年10月2日的这场发布会,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扎实的艺术成果,为福建音乐乃至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福建音乐家协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自觉与创新勇气,引领着地方音乐从区域性舞台走向世界性场域。我们仿佛已经听到,那源自闽山闽水的旋律,正乘着科技的东风,汇入全球音乐的澎湃潮流,奏响着一曲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