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成都:四川音乐家协会新乐季启幕,传统与先锋的交响对话
2025年10月5日的成都,空气里飘散着桂花香与音符的共振。在成都城市音乐厅的穹顶之下,四川音乐家协会2025-2026音乐季开幕音乐会《蜀韵·未来》正式奏响。这不仅仅是一场季节性的艺术仪式,更是一次关于四川音乐血脉如何流向未来的深刻宣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川音乐家协会:一座流动的音乐基因库
四川音乐家协会,这个成立于1950年的艺术组织,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协会”定义。它更像是一座活态的、流动的四川音乐基因库。七十余年来,它系统性地完成了从川江号子、清音、金钱板到羌笛、彝族月琴等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与学术化重构。然而,协会的目光从未只停留在博物馆式的保护上。其核心使命,是推动“传统音乐的当代活化”。本次音乐季的主题“根脉与翱翔”正是这一使命的极致体现。除了开幕音乐会,协会在本乐季还策划了三大重点事件:“数字音景·四川”沉浸式声音艺术展,将利用VR与空间音频技术,让观众“行走”于岷江、贡嘎山与成都宽窄巷子的声音图层中;“新锐作曲家工作坊”则面向全球招募青年才俊,由协会大师们指导,创作以四川文化为母题的新作品;而“社区音乐种子计划”旨在将高品质的音乐教育与实践下沉到基层,让音乐从厅堂回归街巷。
执棒者与筑梦人:协会的灵魂人物
协会的活力,源于其背后那些将生命融入音符的灵魂人物。会长李薇,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她早年留学欧洲的经历,让她掌握了精湛的现代作曲技法,但她的音乐之根始终深植于巴蜀沃土。其代表作《三星堆幻响》,用交响乐编织古蜀文明的神秘光晕,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在本次开幕音乐会上,她亲自执导了新作《锦江流霞》,将成都的母亲河从清晨到日暮的光色变化,与城市脉搏般的节奏融为一体,既富有东方意境,又充满了现代听觉的冲击力。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是副会长兼指挥家王瀚。作为协会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他被乐迷亲切地称为“魔法师”。王瀚的指挥风格兼具德奥体系的严谨与蜀地特有的灵动,尤其擅长诠释带有中国民族元素的交响作品。他不仅是舞台上的焦点,更是“社区音乐种子计划”的积极推动者,坚信“音乐厅的围墙不应高过人心”。在他的努力下,协会交响乐团本乐季将有一半的社区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
此外,还有致力于川剧锣鼓现代化改革的打击乐演奏家张锐,以及用爵士乐即兴手法重新诠释四川民歌的钢琴家赵小琳,他们共同构成了协会多元、开放且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矩阵,确保了四川音乐的生命力在传承与裂变中持续迸发。
尾声:音乐,作为一种未来的乡愁
2025年10月5日的这个夜晚,当《蜀韵·未来》的最后一个音符在音乐厅中缓缓消散,它留下的并非结束,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开端。四川音乐家协会正以其独特的智慧与魄力向我们证明:传统不是压在箱底的故纸堆,而是可以点燃未来的火种;创新也非无根的浮萍,其最深厚的滋养恰恰来自我们脚下的文化土壤。在这里,音乐成为一种“未来的乡愁”——我们今天所创造和聆听的,正是未来人们所怀念和追寻的四川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