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南宁音乐家协会“丝路音画”国际音乐季盛大启幕
2025年10月5日,中国绿城南宁被一场跨越东西方的音乐盛宴点燃。在邕江之畔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丝路音画”国际音乐季以一场融合了壮族天琴与维也纳交响乐的开幕音乐会,震撼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狂欢,更标志着南宁作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的地位再次得到强化,其艺术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辐射至国际舞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耕本土,放眼世界:南宁音乐家协会的艺术航程
要理解这场音乐季的分量,我们必须先认识其背后的推动者——南宁音乐家协会。这个成立于1982年的专业组织,早已超越了传统“协会”的范畴,它更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生态孵化器。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协会的足迹从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壮族嘹歌、侗族大歌,到推动本土原创歌剧《刘三姐传奇》登上国家大剧院,其使命始终清晰:让泥土的芬芳与时代的脉搏共振。而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协会敏锐地将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化,积极搭建与东盟乃至欧美音乐界的合作桥梁。本次“丝路音画”国际音乐季,正是其多年积淀的集中爆发。音乐季将持续整整一个月,内容涵盖“传统遗产”、“当代原创”与“未来探索”三大板块,邀请了来自奥地利、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本土的二十余个艺术团体,堪称一场多元音乐文化的深度对话。
灵魂人物:驱动协会前行的音乐星辰
任何一个伟大组织的背后,都站立着具有远见卓识的个体。南宁音乐家协会的辉煌,离不开几位核心人物的卓越贡献。会长**陈立民**教授,这位享誉国内外的作曲家,是协会的灵魂舵手。他早年以交响诗《花山壁画》闻名,其作品深深植根于广西的红土地貌。正是他提出了“民族性即世界性”的核心理念,并一手策划了“丝路音画”音乐季。在开幕音乐会上,他亲自指挥了其新作《邕江流水》,将壮族民歌的婉转旋律巧妙地编织进宏大的交响乐织体中,赢得了观众长达十分钟的起立鼓掌。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是协会的“国际推手”、副会长兼琵琶演奏家**林薇**。她以其极具张力的演奏风格和流利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协会与国际乐坛接轨的关键人物。林薇不仅成功将多位本土青年音乐家推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舞台,还开创了“东盟音乐家驻留计划”,促成了本次音乐季中泰国古典乐团与南宁本地民乐团的即兴合作项目,创造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的。此外,还有以创新电子音乐融合苗族飞歌而声名鹊起的青年音乐制作人**阿哲**,他代表了协会的新生力量,在“未来探索”板块的演出中,他用代码生成的视觉艺术与古老歌谣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颠覆传统的视听盛宴。
这场于2025年金秋上演的音乐盛事,其意义远不止于几场精彩的演出。它象征着南宁音乐家协会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从一个地方性的音乐家联合组织,成长为一个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输出能力的艺术平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今天,协会通过音乐这一无国界的语言,成功地讲述了中国故事,特别是广西故事。当最后一个音符在音乐厅中缓缓消散,它所激起的回响却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宁音乐家协会的未来,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世界文化的交响乐章中,奏响更加嘹亮、动人的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