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铸剑: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兵器工业音乐家协会新声绽放
当精密机械的铿锵与艺术灵魂的震颤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10月5日,在上海这座融合了历史厚重与现代律动的国际都市,中国兵器工业音乐家协会(以下简称“兵工音协”)以其年度力作《铸剑为犁·交响诗篇》专场音乐会,给出了一个震撼而深情的答案。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对“艺术与科技交融、刚毅与柔情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
钢铁洪流中的艺术绿洲:协会溯源与使命
中国兵器工业音乐家协会,并非一个普通的艺术团体。它诞生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火热年代,其成员主体来自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及其下属各大研究院所、制造基地。最初,它只是厂矿车间里一群爱好音乐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工余时间组成的文艺小分队,用简单的乐器抚慰艰苦岁月中的心灵。随着时代发展,它逐步成长为拥有完善组织架构、覆盖全国兵工系统的专业艺术社团。协会的核心理念极具特色:**“以音乐淬炼匠心,用艺术滋养创新”**。他们相信,精密制造所需的专注、严谨与交响乐团的协作、精准异曲同工;而艺术所激发的人文情怀与创造力,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协会重点推动“工业遗产音乐化”项目,将许多濒临消失的军工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通过交响乐、合唱、音乐剧等形式进行抢救性创作与传播,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工业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星空下的乐章:2025上海音乐会现场直击
10月5日的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这场名为《铸剑为犁·交响诗篇》的演出,是兵工音协近年来艺术探索的集大成之作。音乐会开篇,一曲《远山的呼唤》以大提琴低沉而富有张力的独奏开场,仿佛将听众带入广袤的试验场与静谧的科研基地。随后,交响乐《精密之舞》则以极富节奏感和数学美感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从图纸设计到零部件组装的现代化工业流程,音符间流淌着理性之光与秩序之美。下半场的合唱套曲《我的名字叫军工》尤为动人,歌词取材于真实军工科研人员的家书与日记,由协会合唱团用质朴而深情的嗓音唱出,那句“我把青春铸进膛线,只为守护你梦中的安宁”让台下无数观众热泪盈眶。整场演出,不仅展示了协会成员高超的音乐技艺,更传递出一种超越职业的、对国家使命的忠诚与对和平的渴望。
幕后巨匠:协会的灵魂人物们
兵工音协的成就,离不开其核心成员的卓越贡献。**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李建国**,本身就是一位拥有三十余年工龄的雷达系统专家。他的作品完美融合了工业逻辑与音乐美学,代表作《东方巨响》系列,用音乐语言再现了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几个里程碑时刻,被誉为“用音符写就的军工史”。**常任指挥、青年音乐家苏雨桐**,则是一位“工科女神”。她拥有材料学博士学位,却对指挥棒情有独钟。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工科背景的严谨,精准地挖掘出作品中的情感深度与技术细节,让乐团的演奏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不失涓涓流水之情。还有**首席小提琴手王振华**,一位来自精密仪器制造车间的高级技师,他的琴声被誉为“带有金属的质感与温度”,既能演绎肖邦的浪漫,也能奏出属于大国工匠的豪迈。这些身兼工程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成员,构成了兵工音协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夜幕下的上海,华灯初上。当《铸剑为犁·交响诗篇》的最后一个音符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中缓缓消散,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久久不息。这掌声,不仅是献给一场精彩演出的礼貌,更是对一群特殊音乐家——这群用扳手也用琴弓、用计算尺也用谱号书写人生的兵工人——最深的敬意。中国兵器工业音乐家协会,正如其名,他们一手紧握国防科技的利剑,守卫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另一手则高擎艺术的火焰,温暖着时代的精神家园。在2025年的这个秋夜,他们用音乐向世界证明:最坚硬的钢铁,也能奏出最动人的旋律;最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最奔放的艺术灵魂,从来都是人类文明前行之车上,两个同样不可或缺、交相辉映的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