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杂技家协会杂技音乐委员会新声浪席卷浦江
2025年10月5日的夜晚,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被注入了一股古老而又崭新的艺术活力。位于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内,中国杂技家协会杂技音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成功举办了“《弦上乾坤》——2025年度新作发布会”。这并非一场普通的音乐会,而是一次对杂技与音乐边界的前沿探索,标志着杂技音乐正式从“伴奏”角色,蜕变为能够独立叙事、承载深厚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主体艺术形式。
协会介绍:幕后推手与艺术革命
中国杂技家协会杂技音乐委员会,是中国杂技家协会麾下专注于杂技艺术中音乐创作、研究与推广的核心机构。它诞生于中国杂技艺术寻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之中,其使命远不止于为空中飞人、柔术顶碗配上悦耳的旋律。委员会致力于解决一个核心课题:如何让音乐不再是杂技表演的背景板,而是成为与高难度肢体语言平行叙事、甚至引领情绪的灵魂伴侣。近年来,委员会主导了多项重点事件,包括制定杂技音乐创作行业标准、举办“金铃”全国杂技音乐作曲大赛,以及最引人注目的“跨界融合计划”。该计划积极推动音乐家与杂技编导、演员的早期深度合作,从节目创意阶段就共同构思,确保音乐与动作血脉相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要人物:执掌音律的革新者们
这场艺术革命的背后,是一群才华横溢且视野开阔的音乐家。委员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李慕白**教授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李慕白早年以交响乐作品闻名,近十年则将全部热情倾注于杂技音乐。他提出了“视觉化音乐”理论,主张杂技音乐应具备强烈的空间感和雕塑感,能让听众“听”到动作的轨迹与力度的变化。发布会上压轴登场的新作《苍穹回响》,正是他这一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运用了电子音乐与传统管弦乐的混合编制,模拟出人在高空秋千上飞跃、回旋时的心跳与风声,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位核心人物是青年作曲家、音乐总监**苏雅**。作为数字音乐与声音设计领域的专家,她为委员会带来了科技与艺术碰撞的火花。在此次发布的《数字镜像》节目中,苏雅巧妙地利用实时音频处理技术,将演员翻腾落地的声音、绸缎摩擦的声音进行采样与变形,即时生成变幻莫测的电子音效,使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音乐创作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了“人乐合一”。她的工作,正不断拓宽着杂技音乐的定义。
此次上海发布会,可以看作是委员会艺术理念的一次集中检阅。舞台上,音乐不再是隐形的伙伴,而是与杂技演员同等重要的表演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杂技家协会杂技音乐委员会的引领下,未来的杂技艺术将为我们带来更多“视听双绝”的震撼体验,让这一古老技艺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奏响更加铿锵有力的中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