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新乐章奏响时代强音

频道:音乐动态 日期: 浏览:19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新乐章奏响时代强音

黄浦江畔的艺术航船

2025年10月5日的上海外滩,秋风送爽,华灯初上。在浦东新区一座极具现代感的文化艺术中心内,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简称“船工音协”)正在举行其年度重磅活动——“深蓝旋律”2025年度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协会年度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因其独特的行业背景和艺术追求,吸引了音乐界、工业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目光。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这个听起来颇为特殊的组织,其实是中国艺术界一朵独特的“工业之花”。它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最初是由一批热爱音乐的船舶工程师、造船工人和行业内的艺术爱好者自发组建。四十余年来,它从一个业余文艺团体,发展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旗下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分会,拥有注册会员超过两千人,遍布全国各大造船企业和科研院所。

协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重工业的严谨与音乐艺术的浪漫。其核心理念是“用音乐诠释工业之美,用旋律传递工匠精神”。每年,协会都会举办“海洋之声”全国船舶系统音乐大赛、组织“船厂巡演”为一线工人送去慰问演出,并定期开展音乐创作采风活动,深入造船基地,从巨型龙门吊的铿锵、钢板焊接的飞溅、远洋巨轮的汽笛中汲取创作灵感。而今年的“深蓝旋律”音乐会,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对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商业运营一周年的献礼,也是对未来中国迈向更深、更远海洋的音乐寄语

2025年10月5日上海: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新乐章奏响时代强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灵魂人物:工业与艺术的摆渡人

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都离不开其核心人物的引领。在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艺术总监**李航**先生,便是这样一位灵魂人物。今年58岁的李航,本身就是一位传奇。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曾是一名出色的船舶结构工程师,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舰船的设计工作。然而,他体内流淌的音乐血液从未停息——他同时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上世纪90年代,他毅然选择将事业重心转向音乐,用他的话说:“我要用音符,搭建一座连接冰冷钢铁与温暖人心的桥梁。”

李航的代表作交响组曲《龙骨》,便是这种理念的极致体现。作品分为《钢火·锻造》、《静水·舾装》、《深蓝·启航》三个乐章,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音程与复调手法,模拟出船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与节奏,同时又以宽广悠长的旋律线条,描绘出大海的浩瀚与船员的情怀。在本次音乐会上,《龙骨》的修订版将作为压轴曲目,由李航亲自指挥协会交响乐团演奏。此外,协会另一位耀眼的新星是**陈悦**,一位“85后”的青年作曲家。她出身于音乐世家,却选择进入江南造船集团体验生活,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女性视角观察工业之美的室内乐作品,如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焊花的舞蹈》,细腻而充满力量,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新动态:传统与未来的交响

本次“深蓝旋律”音乐会,清晰地展现了船工音协在艺术探索上的新方向。除了对《龙骨》这样的经典进行再诠释,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前沿的科技元素。协会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合作,在部分曲目的演绎中,融入了沉浸式声音设计和交互式视觉投影。当乐团演奏描绘深海勘探的电子音画《深渊之光》时,观众将被360度的声场和动态生成的深海奇景所包围,获得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这标志着协会正从传统的工业音乐叙事,向更具实验性和未来感的“海洋科技音乐”领域拓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是协会的国际交流项目。据悉,船工音协已与汉堡港市音乐协会(德国汉堡是欧洲重要的造船基地)建立了友好关系,计划于2026年举办中德造船主题音乐作品互展。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对话,更是两个海洋大国、造船强国在文化层面的深度握手。从黄浦江畔到易北河边,音乐的纽带将把两个拥有相似工业血脉的城市紧密相连。2025年10月5日的这个夜晚,在上海的星空下,中国船舶工业音乐家协会用他们激昂而深情的演奏证明,最坚硬的钢铁与最柔软的心灵,可以通过艺术的熔炉,锻造成感动时代的华美乐章。这艘承载着工业精神与艺术梦想的航船,正鸣响汽笛,驶向更加广阔的艺术深蓝

关键词:音乐协会音乐家